第六卷 江湖 第二十八章 佛道(四)

龍虎山,千年的道門祖庭。二十四巖,九十九峰,一百零八景,四十九座大小道觀縱橫相連,將之化作了一片靈山霧靄中莊嚴的道門國土。

今天這片國土分外顯得莊嚴隆重,從山腳下的山門之處就沿途都擺上了香案儀仗,絲竹鑼鼓,一直到太清殿前的廣場,因為從上面忽然傳來的消息說,去五陰山巡視下屬道觀,看望故人舊屬,安撫人心的張天師要在今日回山,下面的人這才慌慌忙忙地布置起來。雖然有些倉促,但對於當今天下道教第一人來說,就算只是返回自家山門,這種出迎規格也是必須要的。

但是和事先安排有些不一樣,這些香案儀仗都剛剛擺好,人都還沒有準備得好,張天師的車駕便出現了。

負責儀仗的道人剛剛有些慌張,旋即又馬上愣住了,因為這車駕並不是從地面而來,而是在天空之上帶著一抹耀眼的金光和巨大的風雷之聲朝龍虎山頂的太清大殿疾馳而去。就算是在白晝,這一抹金色的巨大流星也是閃亮無比,沿途更仿佛有隱隱的雷鳴環繞周圍,當真是當今道門天下第一人的風采。

沿途的百姓有不少看見的同時便跪下磕頭,不過這景象落在明白人的眼中便能推測出龍虎山上大概是有些其他什麽事情,否則以張天師的習慣,絕不會拋下其他隨從儀仗用金光雷遁這樣獨自趕路,這樣連帶著馬車一起急速飛遁看起來固然驚世駭俗,宛如仙人一般,但那差不多也是相當於用無數張中品符箓一路燒著才能達到的效果,龍虎山家大業大不錯,也絕不敢用這樣的手段來當做日常用度。

更何況以張天師的身份地位,還有他個人的習慣來說,這樣孤身飛遁的排場確實也不如沿途接收著路人跪拜,香案迎接來得隆重氣派。

龍虎山,太清大殿前的廣場上,數百道人早已在此恭候多時,看著那一團金光的馬車破開半空中的雲海飛馳而來,連忙上前拱手躬身引接:“恭迎天師法駕!”

馬車帶著隱隱的雷鳴聲放緩速度降落在廣場之上,這是一架極其寬大,奢華,氣派而莊嚴的馬車,說不定就連天子的禦駕也不見得能有如此威嚴,而且這馬車通體都是由極好的法術材料如雷擊木,冰蠶絲,萬年溫玉等等精心打造,上面或明或暗地篆刻了無數符箓,如今在雷光和金光旋繞下看起來簡直不似人間能有的器物。

而端坐在馬車正中的是一位看似只有四十來歲的中年道士,頭頂芙蓉冠,身披天師袍,腳踏登霄雲履,相貌端正,膚色如玉,一雙眼睛閃爍著震人心脾的亮光,在周圍金光和雷光中每一個神態,每一個呼吸都透露出無比的莊重和威嚴,仿佛一座降臨人間的神祗。他就是天下道門第一人,龍虎山當代天師張元齡。

隨著張元齡緩緩邁步走下馬車,圍繞馬車的金光雷光才慢慢消散,拉車的四匹駿馬也化作雷光收入至車上的符箓中,這樣飛天疾馳的法器自然不會是真的馬在拉。周圍立刻便有早候著的力士上前將這馬車擡起,送回天師府中去施法維護保養。

雖然似乎回來得很急,但張元齡並沒有表示出一絲一毫的急迫,只是在幾位觀主和掌院的陪伴簇擁下緩步天師府走去,後面尾隨的道士們只能用匍匐在地仰望神祗似的眼光瞻仰著他的背影。這位掌教天師的每一個步伐,每一個動作都是那樣的氣度森嚴,都能讓人一見之下就生出敬畏,就能知道自己面對的是怎樣一個偉大的存在。

將張元齡送入天師府中之後,尋常的天師教弟子只能守候在門外,只有和張元齡最為親近,身份也最高的幾位觀主掌院陪著他一起來到了早準備好了的靜室中。

這個時候,張元齡的臉上才微微露出一些表情來,好像終於從一尊只能受人膜拜的神像變回了一個活生生的人,只是這個人臉上的神色明顯有些不怎麽好,他那一雙修飾得很好的長眉已經緊緊地皺在一起,問:“是何時出的事?地靈師是何時出走的?”

“……是二十三日之前……”一位掌院的額頭上已經有些微微的汗水。“我們本不欲驚擾天師,在發現之日開始便著人下山去四處搜尋,只是一直遍尋無果。而且此事不知為何卻被凈土禪院那些和尚知曉了,前些時日居然派遣了那近年來聲名鵲起的小神僧十方到我荊南之地來四處尋訪……雖然看起來也沒查出什麽來,但是此事萬一被凈土禪院知曉,那些和尚必定會大肆宣揚,對我道門聲譽大大不利,我們這不得已才發出傳訊符鶴,請天師回來主持大局。”

微微思量了一下,張天師開口先問:“……你們通知禦宏沒有?”

“有的。此事事關重大,所以同樣也發了符鶴去通知禦宏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