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戒律(第2/3頁)

佛家看來,人在世間,其地位之高下,不在於他的種族是否尊貴,色相是否莊嚴,更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是在於他有無崇高的德行,有無修持的佛心。一個沒有戒、定、慧的人,縱使他富可敵國,外表端嚴,在佛看來,與禽獸相差無幾!相反的,一個能夠嚴守凈戒,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就算他地位卑微,沒什麽見聞,依舊可尊為人間勝士,值得每個人敬重!”

聽到這裏,忽有一人從台後遠遠的地方站起身來,大聲反駁道:“持戒是對人性的束縛。佛教的戒條那麽多!礙手礙腳!好好的‘自由人’不做,偏偏找來戒繩,把自己綁得死死的,這種事我們大和民族做不來!也不屑做!”

葉昊天定睛一看,發現說話的竟然是手下敗將木谷虛,看來他前日輸棋所受的重創已經無礙了,只不過覺得沒有面子,所以才作得那麽遠。

葉昊天左手拿著佛磬,右手握著監天尺。以尺輕擊佛磬,發現隨著節奏的高低起伏,竟能自稱曲調,儼然是一首《大悲咒》 。

他心中高興,口中說道:“木谷先生所言乍聽似乎有理,然而實情並非如此。先生以為戒律是一種束縛,用一種煩惱的心來對待佛的戒律,這種心態首先是不正確的。

受戒律有很多好處。戒律其實是佛對我們無明眾生一種最好的保護。如果我們不殺生而護生,自然能健康長壽;不偷盜而布施,自然能發財享受富貴;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節。自然家庭和諧美滿;不妄語而贊嘆他人,自然能獲得善名美譽;不喝酒而遠離毒品,自然身體健康,智慧清明。

佛陀曾經說過:‘有戒的地方就有光明。有戒的地方就等於有我在。’隨著大家的修持,漸漸地一路行來,才能體會出守戒的莊嚴與神聖,感覺到守戒的清涼與自在,才知道佛當時制戒的苦心!”

這段經文雖然長,卻有美妙的佛曲貫穿始終,因此台下坐著的人都聽得很舒服,仿佛從又悶又熱的黃梅雨季來到了涼爽的中秋,全身三萬六千個毛孔無一處不爽快,就連木虛谷也沒有繼續反駁,而是若有所思地緩緩坐了下去。

台上的老僧卻如受重創,手足筋肉不由自主地跳個不停,又痛又麻的感覺始終壓抑著他,令他幾乎想跳下高台趕緊逃走。

葉昊天奏完一曲,又接著演奏了一曲《晨鐘暮鼓》,同時接著講經:“戒如明月,月亮代表了清涼、幽靜,同時也代表了光明與智慧。明月在暗夜中放出皎潔的清輝,指引夜歸人一條明路。戒也是如此,一個持戒嚴謹的人,絕對不會去做傷天害理的事,不會去傷害他人,造成別人的不便。謹守凈戒的行者身上必散發出一股莊嚴、清涼的芳香!”

這時,台下一直傲然端坐的足利義滿忽然發難:“你說了這麽多,不過是說加強修持,做個好人而已。要做謙謙君子,貴國的儒家似乎比佛教還好,為何還有那麽多人信奉佛教?我關心的不是做什麽君子,而是如何才能提高功力!作為武士,沒有功力一切都是扯淡!”

聽了這些話,台下本已安靜的眾人再次躁動起來。

葉昊天加強了功力催動監天神尺,將尺中凝結的上百億的佛心和儒家的浩然正氣散發出去,把整個下鴨神社都籠罩其中,同時朗聲答道:“修佛與修儒並不一樣,修佛講究的是佛心,修儒則追求儒功。戒和世間的善行也有很多差別,平常的善行你只有去做了才有功德,不做就沒有。而你得到戒體之後,只要不犯戒,即便吃飯、睡覺也一樣在增長佛心,因為持戒本身就是佛果之一,是戒、定、慧三佛果中層次較低的部分。

佛心能夠轉化為功力!和尚不練武而功力高強,菩薩個個法力無邊,就在於他們擁有無上的佛心!所以即使是單純的為了提高功力,也應該走戒定慧的正道!”

聽了這番話,台下的很多人都呆住了,不少人甚至叫起好來:“說得不錯,可惜聽到太晚了!”

不知何時,附近的林間梢頭漸漸聚集了一些飛鳥,全都目注葉昊天頻頻點頭,似乎聽懂了他的話語,一副深有感觸的樣子。

葉昊天再次舉起監天尺,略加了幾分力量,一下又一下單調地敲擊佛磬,同時加重了語氣道:“貴國崇尚天性自然,這本身並不是壞事,然而身為佛子就不能將戒律拋在一邊。據我所知,唐代僧人鑒真曾在貴國確立了嚴格的戒律,但隨著時間推移,戒律之正法漸被忽略,目前已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僧人聚集在寺院的戒壇周圍閑逛,他們對大小戒律一無所知,飲酒、娶妻、淫亂、做生意、置財產,同世俗民眾幾乎沒有明顯的區別。”

說到這裏他再度提高了聲音,用近乎於喝斥的聲音厲聲道:“貴國有些所謂的佛眾只知道念誦‘阿彌陀佛’。他們說‘玩了、置產並不違背佛經教義;私通和吃葷也並非往生凈土的障礙;末世持戒是市中之虎,應該為人所恐懼,為人所憎惡。’‘如果一個吃魚的人可以往生凈土,那麽一只猴子就肯定可以往生凈土。一個人吃不吃魚是無關緊要的,但是念阿彌陀佛的人是注定要往生凈土的。’於是他們殺人如草芥,淫蕩不知恥。這些人哪裏是佛教弟子?實在是標準的魔門逆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