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鄉試

此後的一個多月,葉昊天一直閉門修煉煉神還虛的功夫。他從外空間接收了很多能量,現在已經能禦風行空上百裏,達到了真人界第十五層太黃翁重天的功力,只差三重就達能到仙人的境界。然而他明白,行百裏者半九十,越到後來越是艱辛,一點也不能掉以輕心。

五月六日,他回到太一鎮的張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張成。張成還在書房裏用功,只是臉上再沒有一絲倦色,代之以一層淡淡的色澤,那是中氣充足的表現。

張成一見他就跳了過來“大哥,你給我服的丹藥太靈了,我這兩個月看的書比過去兩年都多,實在太謝謝你了!”

葉昊天勸勉他道“兄弟,你年輕好學,勤奮用功,將來前程遠大阿!”

張成擺擺手“我的學識不及大哥的十分之一,若是我前程遠大,大哥就是如日中天了。”

葉昊天只是笑了笑,道“兄弟,我跟你還有不同,我不會一輩子入仕。不過讓我們一起努力,先過了眼前這一關”。

五月初七,張員外親自跟兩人一起來到長安,找了幾間上房住下來。此前李知縣早已將兩人的名字報了上去。兩個人只是去看了看考場位置。一切安排妥當,只等考試開始。

一般科舉考試分為高低兩級,低一級叫“鄉試”,高一級叫“會試”和“殿試”,會試和殿試可以算作一個級別。科考每三年舉行一次,稱為“大比”;鄉試在前,每逢子、午、卯、酉年舉行;會試在後,每逢辰、戌、醜、末年舉行。

鄉試在各省省城舉行,由專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國子監生及府州縣學生員學成者、儒士未仕者、官未入流者,都可以應試。鄉試因為考期一般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稱“秋闈”。凡鄉試考中者稱為舉人,俗稱孝廉,或稱登賢書。而考得第一名者,稱解元。鄉試中舉,稱為乙榜,也叫乙科。鄉試次年,全國舉人都去京師參加“會試”。

這一界的科舉考試明顯打破了常軌,鄉試時間不在八月,而且跟大比在同一年,據說是因為皇上說賢才不足,特命各省破例舉行的。

五月八日,陜甘兩地的秀才聚集長安。葉昊天注意到其中有不少久困場屋的人,頭發胡子都花白了還不死心,但考取的可能性卻是越來越小,因為考官大多偏愛年輕的考生。尤其是今次主考是府台吳小江大人。相傳他當年督學湖北時力主提拔少年,於是成年人應試時都紛紛去掉頭巾,改梳兒童的垂髻發型,但額上戴頭巾的網痕卻一時去不掉。吳小江巡視考場時見此情景感到十分好笑,便口占一絕雲:昔日峨冠已偉然,今朝卯角且從權。時人不識予心苦,將謂偷閑學少年。”

鄉試分三場,第一場仍然是“墨義”,就是一種簡單的對經義的回答。相當於簡答題。這點對於葉昊天來說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墨義”時間只有一個時辰。

然後第二場是”策問”。這是比帖經、墨義高一層次的考試方法,相當於論述題。簡單說來,策問的方法就是主考設題指事,由考生作文章,題目的範圍一般有方略策和時務策等。葉昊天看看題目有三個,第一個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何以如此?”第二個是“沿海各省倭寇有何良策可除之?”第三個是“若你為一縣之主當如何治理?”假入是只讀四書五經,這些題目並不好回答。葉昊天熟讀兵法韜略,自然應對自如。策問兩個時辰,結束後不得離開,只能吃吃點心,稍作休息就進入下一場。

最後一場是文章,就是作八股文。是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作題目,叫應考者作文闡述其中的義理。應考者作文只能根據指定的注疏發揮,不能有自己的見解,並且必須文體不能違背八股的格式。所謂股,即對偶之意。簡括說來,文章的主要部分要分為八段,要用八個排比對偶組成,這便叫八股文。葉昊天對四書五經的注疏發揮極為熟悉,所以只花了半個時辰一篇文章就作得四平八穩。

他出來等了好久才看見張成和很多人一起出來。張成的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神色,看來發揮得不錯。

過了兩天,外面人有人叫“放榜了,快去看!”張成跑過來拉葉昊天同去。

葉昊天說“你去巴,幫我看看就行了,我擔心考的不好,就不去了。”

張成和父親極匆匆地過去,老遠就看見放榜的地方被圍得人山人海。兩個人拼命往前擠。還有十丈張成就叫了起來“大哥中了,在最上面,大哥中解元了!”張員外看了看果然是的,在榜文最高處,大大地寫著葉昊天的名字。

兩個人又花了半天功夫才擠到榜前,著急地在榜上尋找,還是張成首先叫了起來“中了,第九!”張員外喜極而泣,老淚也流了下來。不容易阿,多年辛苦終於有了結果,以後兒子就等於走上官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