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氣吞萬裏 第二章 中原 第四十二節 伏殺(第2/2頁)

在奔行到距離正在整隊的天南軍三百米處時,馬技精熟的莫特騎兵便挽弓搭箭,在連續射出三支箭矢後,方才熟練的收弓回鞘,換上遊牧民族戰士最為擅長的斬馬刀。這是遊牧民族與生俱來弓馬優勢,能夠在短短三百米之內連開三弓,這是農耕民族中最優秀的輕騎兵才能做到的絕技,但在遊牧民族騎手中這卻是很普通的技能。

連續襲到的箭雨讓本來就還未來得及完全進入狀態的天南軍陣形更是混亂,呼嘯而至箭雨洗禮讓尚未正式接戰的天南軍就蒙受了慘重損失,也破壞了首先發現敵情的部分天南軍企圖結成防禦陣線阻遏敵軍攻勢的企圖,而當無數支攻擊箭頭紮進防禦方隊後,血戰才開始正式展開。

遊牧騎兵的剽悍特性在這一仗中展現無遺,巨大的沖擊力使得這些遊牧騎兵在面對陣形不整的輕甲步兵時甚至具備了重裝騎兵的一定威力,的每一波斬馬刀的揮舞總能見到血雨紛飛和殘肢敗體的墜落,喊殺聲和兵刃撞擊聲交織一團,一浪接一浪沖擊波幾乎沒有間隔般的猛擊而來,面對面的較量,劍與盾的交錯,血肉、肢體、頭顱在這裏已經成了最不值錢的東西,生命在這裏顯得如此脆弱,而當天南軍竭盡全力全力組織起防線苦苦抵擋時,來自背後的偷襲再次讓他們承受了巨大的創痛。

兩個精銳的天南師團在此時也充分顯示了這位天南軍中的王牌部隊所應具有的戰鬥力,雖然敵人騎兵的突襲使得處於被動狀態的他們一時間無法組織起有效防禦線,但前部用血肉之軀依然頑強的抵禦著分割切殺的莫特騎兵。只是敵人來勢的確太快,分成無數道突擊分隊的莫特騎兵利用天南軍陣形未成之機,很快就將天南軍一方如同一個巨大的蛋糕一般的切割成了幾大塊。

尤其是天南軍團第二師團,由於受師團主官態度影響,官兵普遍認為這一線不會遭遇敵襲,在休息時也處於一種毫無警惕的松懈狀態,當敵襲來臨之時,他們甚至沒有搞清楚攻擊究竟來自何方,匆忙開始結陣顯得雜亂無序,甚至連防禦莫特騎兵第一波沖鋒的時間都沒有,所以導致了莫特騎兵從第二師團一翼直接輕松突入,一將無能累死前軍成了第二師團遭遇的最佳體現。饒是第二師團士兵奮勇拼殺,但未形成有機整體的單兵防禦如何能夠抵擋得住成隊沖擊的騎兵,這種壯烈得行徑顯得十分無奈和英雄,但卻並無太大意義。

而當莫特騎兵已然將兩個天南軍師團分割包圍後,緩過氣來的天南軍這個時候才發現要想組織起防禦線時多麽的困難。缺乏重裝步兵的兩個軍團無論怎麽組織起有效防禦,總會被拼死猛沖的遊牧騎兵奮勇突破,各個突擊箭頭斬馬刀借助健馬帶來的沖擊力猶如無數把巨大的鐮刀將本來就疲憊不堪的天南軍切割成無數塊,圍繞著著這些各自為政的天南軍遊牧騎兵才用遊動沖擊的方式輪番從各個角度突破絞殺。

縱然是在遭遇突然襲擊的情況下,天南軍也並非毫無還手之力,依然有少數警惕性高以及軍官得力的部屬在前部抵擋敵軍騎兵沖擊那一段短暫時間裏組織起了防禦陣形,只是這些防禦圈和防禦點都是零散的,無法形成整體性的防禦線,尤其是在莫特騎兵分割包圍後,這些孤零零的小團體就顯得更加勢單力薄,實力相差懸殊並不是熱血和勇氣能夠改變,尤其是在悍勇和血氣絲毫不亞於自己一方的敵人面前,這種劣勢就顯得更加明顯,就像一把削水果皮的鋒利小刀,一圈接一圈的轉動著,不斷將無數鮮血和生命組成的軀體化為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