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修身、治國、平天下!(第2/2頁)

二字下方,寫上一行小字‘己身’。

修身,修的自然是自己的‘身’這個身是卻身心的意思。天下絕大部分的讀書人都止步於這個境界。天下儒生眾多,但真正能靠一喝,震散邪道高手全身精氣的,

卻只有大儒才能做到。雖然在修身這一步,只有大儒達到極致。

修身之後,第二步為治國。林君玄想了想,又在治國後,加了一行小字:帝王身。大儒入於朝廷,處理朝政,輔佐君王。君王有錯,大儒當上諫這是修帝王之身,令帝王身正。

帝王負社稷重器,居於朝廷,而朝廷又負統帥萬民,調理天下,可謂天下人心所望,做鎮於人心之中,所以古時,朝廷又總稱之為中央朝廷。這個中央,指的是人心中央,萬民翹首的意思,而帝王有稱為天子,上天之子。

所謂天心人心,上天者,人心也。

林君玄思緒越發流暢,奮筆一書,又在平天下下方加上了一行字:修天下人之身!平天下,使天心平!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欣欣向榮,此為修天下人之身。

“修幾身,修帝王身,修天下人之身!……”林君玄輕輕讀出了讀書人生平抱負下方的這三個新的注解。儒家養浩然之氣,使心神圓滿,其所有的奧妙就集於這幾個字了。參透了其中的含義,心神便至於圓滿。

林君玄修道許久,已漸漸明白修道和心神境界的關系。心性修為高的人,修煉起道法來,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也不懼怕心魔,是謂諸魔不侵。

林君玄又想起了《天地萬化經》的總綱,總綱中說,人看到萬物,看到各種景物,景色,或應景生情,或喜或哀,或悲,而這個過程,表面上看的只是人的情緒變化,但其實是萬物在盜取人的‘氣’。人之所以會疲勞,生病、死亡,就是因為被盜取了生存之本的氣。

正直的大儒,全身浩氣淩然,他們不會被外物所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按《天地萬化經》的解釋,這些大儒正邪不侵,萬物已經很難盜取他們的精氣了。很多大儒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鑠,有的比年輕人還精神。他們的聲音宏亮不弱於年輕男子,目光銳利比年輕人更有神,而且壽命很長,相比普通人而言,他們活得很久。被人問起長壽的秘訣是,這些大儒往往回答說,吾善養吾之氣!

不過,大儒雖然能阻止萬物盜取自己的氣,卻還是要死。這是因為,他們雖然能阻止萬物竅取自己的‘氣’,但卻不能阻止天地盜取自己的‘氣’,所以還是要死。相比於萬物,天地強大太多了,而大儒的心性修為還不足以阻止強大的天地盜取自己的氣!

“如果按照《天地萬化經》的解釋,其實讀書人也是在‘修道’。只不過,修道界的人修的是肉體,而大儒修的卻是精神。他們能通過提升自身心性修為的地步,阻止萬物盜取自己的氣,這本身已經和修道者差不多了。如果再往上一點,達到阻止天地盜取自身‘氣’的地步,讀書人說不定可以真正達到長生不死的地步!”林君玄心中若有所思道:“只是可惜,絕大部分讀書人連修身都未能圓滿,更逞論治國。而大儒糾纏於政務,單單‘治國’二字,便耗盡了他人間幾乎一生的時間。而到‘平天下’這一步,他們的肉身已經老了,也已經沒有時間讓他們去完成平天下這一步了!所以天地之間自有儒以來,還沒聽說過有一位儒者能達到長生不死的境界!”

天地誕生了人,天下人與天地息息相關。如果儒生能達到修天下人身的地步,其心神境界說不定還真能阻止天地盜取自身之氣,從而達到長生不死的境界。只是‘平天下’談何容易。這個平字,並不是說百姓富足,天下沒有戰事就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