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墳墓歸來的人

關於著名的聖·哥倫姆席勒(有蘇格蘭版本,指的是聖·哥倫布,當然都是指同一個人),有一個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雖然這兩個國家故事內容有所不同,其言下之意是相同的。

在愛爾蘭的版本中,聖人的信徒奧德雷恩過世,並下葬。(在蘇格蘭版本中,他讓自己成為人祭,這樣人們可以在愛俄那島修建哥倫布的修道院。)哥倫姆席勒/哥倫布哀悼他的朋友,希望他回到人間。他在奧德雷恩的墳墓邊聚集了眾多信徒,祈禱死者可復活,而上帝滿足了他的心願。土地開裂了,死者復活坐了起來,對著陽光眨眼。當然,聖人的其他信徒都聚攏過來,急於問他死亡是怎麽一回事,想了解是否有來世。奧德雷恩聳聳肩,回答道:“事實上,死亡並不神奇,地獄也沒有教會讓我們相信的那麽糟糕。”聖人聽到他的回答感到很氣憤和恐懼,立刻命令他再次死去,於是他重新倒下。聖人命令其他人用泥土將他蓋嚴實,以防他再次起來。早期說蓋爾語的基督徒中流行的一句古語“土地,土地,封住奧德雷恩的嘴巴”,即來自這個故事,因此人們也無法了解死後的來世以及復活的可能性。這個故事,也被看做是早期教會試圖鏟除關於死亡和復活之遺留異教思想。這種謹慎和禁令,說明了死亡、來世以及從墳墓復活的觀點,在人類思維中根深蒂固。

正如今天一樣,很多古代民族認為死亡是未知的終結。沒有人知道死亡到底是什麽。死亡意味著人們終止了在物質世界的一切聯系(正如我們今天所相信的),或者只是人們從一種現實通往另一種現實的過程?此外,沒有人知道死後的世界,如果正如某些古代文明所相信的,死亡只是從一種存在轉變為另一種存在的過程,那麽這個過程可以逆轉嗎,讓死者重新回到人間,即使只是暫時性歸來?其他疑問也很多:人死後還知道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嗎?他們能對人間事務產生影響嗎?他們是否扶持子孫後代,或者對那些活得比他們長的人感到嫉妒和充滿敵意?如果他們回到人間,他們會危害人間嗎?他們需要得到人們的安撫嗎?

漸漸地,人們不斷地嘗試去回到這些問題,這會聚成一種圍繞著回魂僵屍的信仰和傳說,部分包含著非常古老的看法。隨著各國文明開始會合,很多這些信仰一直流傳於社會邊緣群體,變得確切而與眾不同,通常帶有恐怖或險惡的色彩—左耳鬼、木乃伊或僵屍。很多發展中的信仰體系與其形似,通常將它們描述為人們需避開的夜間恐怖存在或黑暗生物。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社會,教會發現本身處於尷尬(不說艱難)的處境。教會大力強調死後來世以及從地獄得到救贖的希冀,但卻不能對古老的僵屍觀點持否定態度,因為僵屍也至少是其教條的部分證明。因此,教會開始想辦法對從墳墓復活、在鄉下遊蕩的僵屍進行解釋,“受福的逝者”和“惡魔的逝者”似乎能解釋這點。於是最早的超自然神鬼寓言出現了—把這些寓言稱為“鬼故事”似乎不太妥,因為,如今我們對“鬼魂”的理解非常不同—西歐人對鬼魂的認識。歸來的幽靈並不是後來維多利亞時代音樂劇中的縹緲人物,而是非常切實、肉身的存在,它們能吃喝、吸煙、受傷和享受性關系。據認為,它們也能殺人。

當然,基督傳統並不是唯一肯定屍體從墳墓回歸的傳統。在西非、埃及和東方文化裏,也有所提及此類有僵屍內容的傳說和信仰體系。多年來,這些信仰以及通常非常嚇人的僵屍人物成為了西方主流恐怖小說和電影的題材—僵屍、木乃伊,盜屍王或女僵屍—讓讀者和觀眾驚悚萬分,就像很多世紀以前的僵屍故事一樣。

一些醫學情況(如僵住症)也在大眾腦海中加深了回魂僵屍的認識,得了僵住症的人“死後”並未真正死亡,只是處於昏迷狀態,過一段時間會醒來,恢復正常生命。此類症狀可能在以前更加普遍,而且比我們想象中要早,當時醫學發展緩慢。正如前文所述,盜墓者—19世紀猖獗一時的盜屍犯—也讓復活屍體的形象更加恐怖。當時讓社會毛骨悚然、驚恐萬分的是這些故事:墳墓被撬開、墓地裏的屍體被挖出,強調屍體可能會復活,重新回到凡間。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這些看法和信仰回到了更加原始的驚恐,讓人回歸到更遙遠的時期,當時太陽一下山,行走屍體可能就會在大路上大搖大擺地走著。

今天的社會依然保留著這些恐怖元素。現代很多恐怖故事和“恐怖電影”都有回魂僵屍,用可怕的外形把主人公嚇倒(包括讀者和觀眾)。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都對墳墓復活的屍體驚恐不及,而且也相信這些屍體是邪惡之代表,會給人類帶來傷害。或許,正因為我們內心都保留著這種古老的恐懼,因此,齊奧費爾·哥迪埃創作了一本不受重視的經典哥特式小說《傳奇式死亡》,裏面可敬的謝拉皮翁神甫說了一段話,讓很多人都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