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蟹黃湯包(第2/4頁)

遼河三角洲地理環境得天獨厚,毗鄰渤海,海中魚蝦蟹產量豐富,因為土地肥沃,陸上的產出同樣豐厚,大米的品質在東北也是數一數二。

過了十一,北方的水稻到了收獲期,甄珍打開車窗,陽光與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路兩旁金黃麥浪隨風起伏,仿佛綿延到天邊的奢華地毯,有一種黃叫梵高黃,黃得熱烈、璀璨。

懷裏的寶庫嗅了嗅空氣中的味道,大眼熱切,“這裏有好吃的。”

小孩說對了,前方有美味在等著他們。

車一拐進村頭第一家,孫大叔老兩口聽到車響立即從屋子裏迎了出來。老孫是常來甄珍店裏吃飯的一位顧客的大哥,幫忙給兩人牽上線,在電話裏已經初步商定了收購價,今天過來主要是親眼看看大米的品質。

跟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農民,臉膛黑紅,臉上縱橫交錯的紋路因為笑容而舒展,從偏廈取了一袋樣米出來,語氣誠懇道:“這是去年的陳米,地裏的稻子再曬兩天,就能下地割了,你放心,小甄,這種珍珠米我們種了好幾年,今年水稻結穗時天氣好,米質保管比這袋還要好。”

小陳今天完全是司機角色,站在一旁笑而不語,把舞台留給甄珍。

甄珍抓了一撮米在手心觀察,米質好,哪怕是放了一年的陳米,大米光澤度一點沒受影響,顆粒飽滿,晶瑩透明,確實是黑土地上長出的像珍珠一樣珍貴的食物。

甄珍很滿意,“孫大叔,大米我挑不出毛病,因為是幫我朋友采購的,我沒別的要求,水稻曬好,別摻沙子,價格就按照咱們商定的來。”

老孫承諾,“斷財路的事,那是傻帽幹的,我一定替你把好關。”他是村長,這兩個年輕人采購的量大,還不像別的收糧的,使勁往下壓價,不光自己家,村裏別家都能跟著多掙一點,哪怕多收個幾十上百,孩子一年的學雜費也出來了。

正聊著,大娘從熱氣騰騰的灶間出來,熱情地招呼,“我都準備了,中午留家吃飯,沒啥好東西,都是家跟前的吃食,吃好保證不了,保準能吃飽。”

甄珍不裝假,笑著道:“您太謙虛了,聞這香味,肯定好吃,我不會客氣的。”

節氣還沒走到霜降,農家小院的絲瓜、苦瓜藤子顏色濃綠,寶庫抱著咕嘟從豬圈一直逛到雞圈,看什麽都稀罕,模樣太可愛,孫大叔跟不要錢似的,給小孩摘了一大籃子絲瓜、苦瓜,還送了幾個風幹的絲瓜囊,“拿回去洗碗,老好用了。”

飯很快上桌。大叔兒子、女兒都參加工作了,老兩口經濟條件還不錯,火炕上鋪著幹凈的炕革,墻壁雪白,家具雖然陳舊,但都擦拭得幹幹凈凈。

偌大的炕桌擺了滿滿一大桌子菜,出門早,寶庫肚子餓得咕咕叫,望著桌子上的飯菜直流口水。

農家菜量大實惠,地裏現摘的秋豆角,跟土豆、茄子、排骨、大辣椒、洋柿子一起做了個大亂燉,盛了冒尖的一大盆。

現在早晚兩頭冷,植物經歷低溫,甜度上來,秋豆角有豆子味,茄子鮮甜,洋柿子也酸酸甜甜,跟排骨肉燴在一起,滋味絕了。做了一輩子飯的大娘,懂得用最樸實的食物,燉一盆最美味的菜。

泡了菜湯在米飯上,寶庫跟咕嘟兩個光吃大亂燉就把肚子撐圓了。吃飽了直接在熱乎乎的炕上攤平了。

“好舒服(喵喵)。”兩小只憨憨傻傻的樣子把大媽和大叔逗得噴飯。

時間充足,大人們吃得慢,遼河三角洲水質好,河裏的鮮鯉魚沒有土腥味,大娘先用油把魚煎香,用自己釀的大醬燜,是最簡單的農家燉魚,甄珍吃了口,覺得一點不比自己做的味道差。

小河蝦炒韭菜、絲瓜炒雞蛋、冒油的鹹鴨蛋對半切。

大叔給甄珍和小陳一人分了一只河蟹,“今天潮水晚,市場沒有新鮮的海蟹,我讓你大娘蒸了河蟹。我們當地人都不怎麽吃這玩意,我倒覺得味道不錯,你們嘗嘗。”

黃、渤海盛產梭子蟹,飲食習慣慢慢養成,當地人確實不怎麽習慣吃河蟹。

金秋起,蟹腳癢,農歷九月的河蟹頂蓋肥,膏似凝脂,蟹黃飽滿,蟹肉細膩鮮美,清蒸遼河蟹,依然能把人吃醉。

桌上還有一道當地菜肴勾起甄珍的興趣,蒲筍幹燒肉。

蒲筍是濕地的特產,春天吃嫩蒲筍炒肉片,吃不完的鋪在葦席子上曬上一天,幹筍有韌勁,拿來燒肉,兩者是絕配。

小陳擡頭見甄珍眼珠轉了轉,勾唇笑了,某姑娘又看上人家的好東西了。

果然下一秒就聽甄珍聲音和煦地開口,“大叔,你們這的河蟹多嗎?”

“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河蟹賣不上價,沒人專門養這個,稻子地裏的,還有河裏的都是自然繁殖的。”

“您村裏有沒有人開貨車?我想收購一批。”河蟹存活時間長,清蒸的可能大部分顧客不認,但加工成另外的食物,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