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鰣魚(第3/4頁)

現在復又風光,平反之後,家產返還了一部分,馬老三高就省政協副主席。馬家有家底,有底蘊,位高權重,算是省城的高門。

家裏幾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事業,人的**無窮盡,還想好上加好,國外這位大爺這次回來除了省親,還想在國內搞投資,幾人都鉚足了勁,想要拉攏這位有錢親戚給自己投資,為討客人歡心,特意高價從鎮江弄來了鰣魚招待貴客。

主菜要壓軸上場,食材難得,甄珍料理得格外仔細。

鰣魚肉貴,清蒸最美,魚鱗富含膠質和營養,蒸時去腸、去腮不去鱗。

因為認識了一幫廚師朋友,甄珍手邊的珍貴食材不缺,蒸鰣魚用到的火腿和冬筍她都有,將火腿、冬筍還有香菇切片,鋪在魚身上大火蒸一刻鐘,起鍋時,將魚湯重新回鍋調味,回澆魚身,吃食輔以香醋和姜末。這就是《中饋錄》所記的蒸鰣魚的古方。

鰣魚的一絕就在未去的魚鱗中,鍋中蒸汽將魚鱗下的脂肪盡數融化,平添魚肉肥腴的口感。

鰣魚的口感似肉又不是肉,比肉香醇,又沒有肉的油膩,醇厚鮮美,長江三鮮之一的美味冠絕四海江湖,一點都不假。

鰣魚這種海生魚類只在春季洄遊至長江產卵,近些年因大肆捕撈快要絕跡,這種魚只在中國和越南有少量分布,價格貴得離譜。

貴有貴的道理,連歸國親戚都連呼美味,請客的馬家人很滿意。

甄珍倒不是嫉妒,跟所有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的家長一樣,摟著弟弟和小貓,承諾道:“等將來有錢了,姐姐也給你們買鰣魚吃。”

“嗯呐。”

“喵喵。”

小孩跟小貓對姐姐有一種盲目崇拜,姐姐說到總會做到。

不吃鰣魚他們吃小貓變出來的金鯧,幹煎金鯧香噴噴,一點不比鰣魚的味道差。

寶庫笑得甜蜜,“姐姐,做飯天下第一好吃。”

門口一聲輕咳打斷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甄珍轉頭去看,見一位穿著過時的藍西服的中年大姐局促地站在門口,開口問道:“老妹兒,你店裏招不招小工,大姐洗菜、切菜、洗碗、拖地,什麽都能幹。”

甄珍起身招呼大姐進來坐,給她到了一杯茶,這位大姐她面熟,也是東面烘缸廠家屬院的。

聽趙姨說過,對象年紀輕輕得了腎病,幹不了活,家裏全靠她一個人勉勵支撐,什麽活都幹。沒有一技之長的中年婦女能找到什麽好工作,所以一直靠打零工掙點小錢。這次主動找到她這裏,估計又好長時間沒活幹了。

烘缸制造是造紙業的伴生產業,上遊產業不景氣,廠子早就資不抵債,是最早改制的一批企業之一。工人下崗已經好幾年了,運氣好的重新找到謀生的門路,運氣不好的就像這位大姐一樣,沒活路,家裏還有生病的拖累。

甄珍聽樸嬸說過,市場小街下市的時候,有好些人會來撿一些還能入嘴的菜葉子回家。日子減省到連菜錢都舍不得花,更有甚者不是減省,是根本掏不出買菜的錢。

社會就是這麽貧富不均,馬家小孫子拿進口巧克力當飯吃,屋外的大姐為一個月兩百塊錢的小工活計折腰。

家裏有小貓這個神奇的小生物,哪怕自己累一些,甄珍也不想招個外人進來。家裏不用人,可這次端午的買賣需要用人。

見甄珍不答話,大姐不好幹坐著,準備站起來走人,“打擾你了,老妹兒。”

甄珍把人叫住,“大姐,你有健康證嗎?”

見大姐搖頭,甄珍指了指吧台後她的健康證,解釋道:“今年開始實施的《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餐飲從業者都要辦理健康證明,我這暫時不收小工,但是我有一個活,馬上就要開幹了,能幹一個月,殺魚,洗魚,擠丸子之類的活,活有點累,我一個月發五百塊錢工資,你如果感興趣,把地址和電話留給我,等你健康證辦出來,我的活也該開工了。”

大姐一臉喜出望外,累點不怕啥,一個月掙的能頂兩個半月小工掙的,上哪找這樣的好事。

“哎,老妹兒你告訴我在哪辦,我明天就去。”

“離得不遠,在碧塘公園那。”

送走感激不盡的大姐,甄珍算了下她需要的人手,找一個人肯定不夠,光是接的發動機廠那個大單就要做海量的魚制品,大概需要十個幫手。

這次大活都在食品廠那裏,樸嬸和趙姨沒法把店扔下過去幫忙。可以讓兩人幫自己包粽子,食品廠的管理她想找小燕姐幫忙,她的高麗參店不忙,找家裏人代看一個月,不影響買賣。

小燕姐人沙楞,粗中有細,最適合管人。

這十個人去哪找,她已經跟合夥人王進和小陳商量過了。

還完欠債,一切從頭再來,搞事業的資本慢慢積攢,不急。成天喊小人物互助,以往能力有限,當然現在能力依然有限,但這次全靠陳警官的幫助她才把買賣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