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王者之師

東魯。

作為春秋時期開化最早,文明獨先的魯國前身,近百年來,它幾乎是天下最強的諸侯之國。

哪怕西岐後來居上,但相比起底蘊,還是略遜東魯一籌。

東伯侯姜桓楚立於高達十丈的雄偉城墻上,眺望遠方的狼煙,緩緩地道:“煥兒,你覺得此次東伐九夷,大商能擊敗這數百年來一直糾纏的宿敵嗎?”

姜文煥剛剛歸家,就被拉來,還有些風塵仆仆,但精神上卻很振奮,聽到父親詢問,斬釘截鐵地道:“我大商必勝!”

姜桓楚默然片刻,又問道:“武成王統兵十萬,雖未傾國之力,卻已是影響國運的大戰,陛下勇武過人,被那東夷祭司預示為滅族者,為何不禦駕親征呢?”

姜文煥也有些奇怪,換成是他,登基未久,傳道改制,國力蒸蒸日上,正是示威四方之際,確實應該禦駕親征,一舉覆滅東夷。

不過他也是上過一些儒家課程的,回答道:“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怎可輕言親征?”

姜桓楚頷首道:“是啊,陛下坐鎮朝歌,一心改制,即便有些許反復,也難以動搖國本,當真是一代明君!”

知子莫若父,反之同理,姜文煥知道姜桓楚這名為贊嘆的話語中,含著許多擔憂。

他身為世子,幾乎注定了是未來的東伯侯,何嘗希望看到自己的諸侯國被吞並,順勢將改制之法,細細講出。

他這個版本是經過一路上深思熟慮得來的,雖然受限於見識,不少方面有些粗糙,但大致的體系已有。

姜文煥堅信,按照這樣改制變法,東魯的實力絕對有質的騰飛,到那時即便陛下想要對東魯動武,也要三思了。

當然,姜文煥沒有犯上作亂之心,且不說姐姐姜氏很得寵愛,傳授之恩亦不敢忘,他會對大商敬忠,所要求的,就是東魯的統治格局不變。

這也是上層階級保證權勢的一貫思路。

姜桓楚欣慰地看著自己成熟了太多的兒子,對於所謂變法卻是不置可否,待得姜文煥問得急了,才淡淡地轉過頭,回望東方:“且看這一戰,勝敗如何吧!”

……

……

八千步兵,三百乘戰車,大商軍隊分左中右三翼,緩緩向東夷之地逼近。

身披金甲,蠶眉美髯的黃飛虎,端坐在五色神牛之上,看著遠方綿延群山下,空空如也的部落,微微皺眉。

東夷果然舉族逃跑了。

對於大商來說,朝歌就在那裏,逃跑是不存在的概念,但對於東夷而說,他們是以村落部落形式存在的,真的要跑,是能夠轉移進深山老林。

事實上昔日的九黎殘部,就是靠這種手段,躲避了軒轅聖皇的搜查,苟延殘喘了下來,後來休養生息,重新走出大山。

三年前大祭司亡,首領羿便有了心理準備,數月前黃飛虎大軍一經調動,九夷各部立刻撤離,往山中祖庭而去。

當然,這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畢竟從昔日出山到現在,東夷的人口翻了何止十倍,那時人少時可以生活在祖庭,現在回去必然是住不下的,山間的瘴氣更不是尋常體質能夠承受,不知道多少婦孺要死於其中。

但同樣的,大商十萬大軍的糧草消耗,不會比東夷負擔要輕上多少,兩者對峙下去,吃虧的還是大商。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古今同理。

黃飛虎亦學得兵家之道,對於其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言,深以為然。

大商與東夷相持數百年,正是因為屢屢無法取得關鍵性的大勝,士氣衰竭,才會無功而返。

他絕不會重蹈覆轍。

“王者之師,全軍推進!”

就在商朝大軍堅定不移地前進之際,山林之中,一雙如鷹隼般銳利的眼睛,早已觀察許久。

這對眼睛屬於“羿”!

東夷的族長!

第一神射手!

黃飛虎萬萬也想不到,身為一族之長,不僅身先士卒,羿幹脆充當起了斥候,只為收集商軍的情報。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原本大商和東夷是冤家對頭,老熟悉了,但自從顧承登基後,改變日新月異,在羿的眼中,如今的商軍已經變得陌生。

強大到陌生!

以前商朝也有大肆用兵,甚至舉國之力的時候,可由於軍隊的不規範化,投入的再多也僅僅是數量龐大,相比起後世令行禁止,整齊劃一的精兵,行軍松散,陣形扭曲,妥妥的烏合之眾。

所以東夷人充分利用善射的優勢,施展遊鬥戰術。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大商軍隊往往率先受箭雨襲擊,等到他們反應過來,架馬車或奔跑著沖殺過來,要短兵相接時,東夷射手又早一步撤離。

如果在一望無際的平野上,雙方正面交鋒,那十個東夷也敗了,但偏偏這樣的敵進我退,敵退我擾,讓大商軍隊整體實力再強,也無法打到實處,不斷被消耗蠶食,每次頂多只能毀去一兩個村落,就不得不退走,傷亡基本是數倍於東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