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三聖會

“到了!”

視線中出現雄關的輪廓,孫武微微松了口氣,卻沒有放松警惕。

行百裏者半九十,雖然馬上就能出關,但也難保不會倒在最後一步。

畢竟萬一有人看出他們的動向,在關前守株待兔,才是最兇險的。

“那些小國君王利字當頭,目光短淺,不會守關,可慮的是晉齊,咳咳!”

伍子胥虛弱的聲音響起。

他的個人武力比起孫武還要強些,受傷也更重,語氣中卻帶著輕蔑。

對於這些在楚地割據一方的君王,他半個都瞧不起。

“不對!”

然而下一刻,孫武目光在函谷關前一掃,臉色一沉,轉身就要退走。

“兩位且慢!”

輕風吹過,一位身穿儒袍,身材魁梧的男子阻住去路,正是子路,馬車出現,孔丘揭開幕簾,走了下來:“伍相國,孫將軍,有禮了!”

“孔令尹!”

孫武微微頷首,孔丘能看出他們的行蹤,倒不奇怪,伍子胥則冷笑道:“看來你是為楚王報仇來了,來吧,取了我項上首級,自去領賞!”

“父受誅,子復仇,禮也,至誠感天,何罪之有?”

孔丘搖了搖頭:“然孝知有親,忠知有國,仇一人而戕一國,非德也,望伍相國能回郢都,救楚國於危難!”

“非德?危難?”

伍子胥大笑,笑聲裏滿是嘲弄:“你不關心世事變化,各國爭鬥,只講那所謂的仁德孝義,將楚國帶至萬劫不復之地,現在反倒來邀請我?”

孔丘解釋道:“儒道持仁政,以禮治國,使上下尊卑各有所依,君臣父子井然有序,臣敬君如父,君愛民如子,楚國如今雖有危機,卻是穩定前的痛楚,終有大興。”

伍子胥冷笑。

孔丘知道他不信,又道:“大王如今所治雖不足千裏,卻上下齊心,皆有仁德之心,強國之念,如此再收服失土,大楚必可強盛,伍相國若肯來助之,令尹之位,願予相讓!”

伍子胥有些動容。

令尹之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孔丘真的說讓就讓?

以他的為人,必然不是無的放矢,真的一心為了振興大楚。

至於父仇不共戴天,楚王也不會放下,只是等到大楚興盛後,再行了斷。

眼見伍子胥沉默,孫武倒是開口道:“閣下謬誤之處在於顛倒了德與政的關系,德應為施政者之修養,卻不可成為政體存續之倚仗,更不能成為唯一標準!”

孔丘揚眉:“願聞其詳!”

“你將楚國官員都培養成謙謙君子,根本贏不了戰事,也無法長期抑制他們的貪婪私欲,如今楚國大亂,那些貴族公卿未免亡國,一切都予以配合,等到舊地收復,必然故態復萌!”

孫武道:“無論哪一種政論,想在混亂之中施行,都是不可能的,要在一國中施行,就得先在國內鏟除異己,統一號令,要在天下施行,就要以強大武力統一政權,否則都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欲治一國,先平一國!

欲治天下,先平天下!

這就是兵家!

“將軍所言不無道理!”

孔丘頷首道:“然天地之明莫大於日月,人道之理莫大於治世,若無治世之路,無仁德以規之,單就一味攻伐,必然君成暴君,政成暴政!”

孫武眉頭輕輕一揚,起了興趣:“你所言也不無道理……”

兩人論兵家儒家之路,越說越是激昂,伍子胥起初還能插上幾句,很快就只能到一邊陪子路了。

簡單來講,孔丘要先立德政禮法,以德服人,以禮束人,哪怕過程中免不了戰鬥,至少要定下規矩,才能保證獲勝後,獲得正確的果實;

孫武則堅信戰無君子,無所不用其極,才能打下勝仗,按照君子那套仁義道德,為將者根本打不贏仗,所謂德政也就無從實施。

兩者都有道理。

所謂制度,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幾千年後的時代沒有,幾萬年後恐怕也不會有。

孔丘和孫武激烈辯論,講著講著,各自拔劍出鞘,予以交鋒。

孔丘要證明君子之道,堂堂正正,不用任何陰謀詭計,也能贏下戰鬥;

孫武則要證明兵者以正合以奇勝,正奇合一,才是無往不利的致勝法門。

“果不其然,這是聖人的氣象啊!”

兩股氣息沖天而起,不遠處的函谷關上,尹喜大喜過望,整了整衣衫,下了城樓,要親自去見兩位聖人,請教學問。

就在這時,遠方的官道上,又有一頭青牛緩緩而來。

青牛之上,端坐著一位老者,須發皆白,正在假寐。

青牛後方,則有一位秀美絕倫的女道人,距離百丈之遙,不緊不慢地跟著。

孔丘孫武激鬥,文武氣息激蕩而起,波及四方,然而投入老者身邊,卻水波不興,未能激起半點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