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教會規劃服務(第3/4頁)

“你眷愛武器,殺戮人類,摧毀城墻,毀滅萬物。您是殺戮與死亡的代行者,青銅與鮮血的掌禦者。您所過之處,必將以戰爭摧毀舊秩序,開啟新世界的音符。”

元希翻了一會兒,又去看《光輝金經》。顯然,這是為太陽神準備的。

第一頁是一首稱頌太陽的贊歌:“偉大的禦光之神。您永恒的雙眸注視萬物,左眼化作太陽,右眼化作月亮。光輝是您的福音,仁慈是您的象征。”

“至高的光輝之王,你一手牽引著黎明,一手執掌著黃昏。每日駕馭那燦爛的金車航行於天穹之上。”

“劃分晝夜,調節四季,來自太陽的聖火穿行於歲月。”

“您是善行之主,藝術的化身,諸國文明的啟蒙與庇護者。”

“您彰顯正義,守護誓言,對惡者揮動利劍,對善者施以恩惠……”

姬樂揮揮灑灑三千字,描述歌頌太陽神的榮光,看得元希頭皮發麻。

“喂……你這是打算為諸神編寫他們的聖經教義嗎?”

“沒錯。”姬樂停下目前正在寫的雷神教典,對元希說:“現在的諸神神殿太簡陋了。哪怕是主神們的神殿,都沒有一個完整無錯的教義根基。”

“我對這個世界的教會構想,是諸神細致制定自己的教義,確立自己的神徽圖騰、神獸聖花、專屬神裝等一系列規矩禮儀。”

“神明是秩序的化身,唯有細致梳理這一切,才能打造人神之間的新秩序。”

這也是審判大會上,姬樂和夏國準備推出的企劃。

夏國會在瓷器綢緞、華服美玉之外,為諸神準備一個新的服務項目——教會規劃。

夏國可以幫助各位神明規劃自己的神職教義,輔助建設教會。

通過這一點,夏國間接用自己的理念影響諸神,影響諸神殿的行事風格。

當然,只要教會不設在夏國就成。

“編寫教義最麻煩的一點,就是要對各教會弄出一套完整,且讓信徒們信服乃至崇拜的理論。”

比如太陽神,姬樂編寫的教義就著重描寫太陽神的光明和公正。將太陽神的信徒劃定為崇拜公正、光明、藝術的凡人。

而只要熱愛生活,向往光明,都可以作為太陽神的信徒。

至於戰神的信徒,則是要在殺戮中尋找戰神的交易。因為本土戰神並非惡神,是一位偏向於秩序的神明。因此,姬樂對他的教會定義,並非單純的毀滅萬物,而是著重於秩序的毀滅以及重塑。將戰爭視作萬物演化的一種規律。同時,也把戰神升格為武器之神。

“你這教義真是為戰神準備的?我怎麽覺得,你不會對他這麽好?”

“不僅僅是為他,其他戰神也能用啊。”

比如夏國的兵主、羅馬的祖神,大家都可以用這一套教義。這是從根本上顛覆戰神的神職理念,引導世人改變對“戰爭”這一概念的認知。

火神的教典也是如此,就是曾經姬樂給余媖的那份,再經過一定改良後編纂起來。火神教典的活火創世論,已經不僅僅將原初火神視作世間一種客觀存在的法則,而是一種足以升擡為造物主的全新概念。如果原初火神復活,憑借火神教義的信仰,說不定真能打造自己的火焰宇宙。當然,阿勒爾神也能抽取火神教義的信仰。還有姬樂、凈火神、匠神……火神教義背後並不僅僅是對某一位神明的崇拜,而是以教義將相關火焰側的神明都包含進來。

擁有宇宙最初火焰的原初火神,象征鍛造與技巧之火的匠神,象征祭祀與凈化的凈火之神,象征文明與靈魂的薪火……

這些火焰統統被歸入火神教的教義中。甚至姬樂暗搓搓在教典中為自己留下一個神位。

“扶桑丹林大帝”,乃東天陽精所生之火,乃萬物生命之火。

此外,還有各教會的神徽標志以及神獸聖花。太陽教會是馬和雄鷹,聖戰神教會是狼,而火神教會是一種能不斷浴火重生的不死鳥。

元希看了這幾本教義,輕聲問:“那麽對我的教義,你怎麽看呢?”

姬樂神色一僵,陷入沉默。

元希的教義?她行事毫無章法,一位純粹的自然神,有什麽人道性的教義可以用嗎?

姬樂摸著下巴,陷入沉思。

元希的神性特質是風的毀滅力量,這毀滅之力如何讓凡人進行信仰?而她又不喜歡那些繁瑣的人道神職……

一時間,姬樂陷入為難。

說起來,自己對元希了解著實不多。這次才第一次拜訪元希的聖域,甚至連元希喜歡什麽動物都不清楚。

“殿下……殿下的聖花應該是金玫瑰?至於動物,天鵝如何?飛翔的能力象征風,潔白的羽毛意味著純潔。而且天鵝可以視作愛之鳥,也能象征姻緣。”

“有點太偏重於愛神了。”元希不喜歡姬樂的這個建議:“把神鳥換一個。還有衣服,我要給我的祭司們設計一套全新的衣服,要有夏國衣服的特點,但也要有愛琴文明的特色,對了,圖穆的特色也要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