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李靖:豬隊友,帶不動(第2/2頁)

後勤?

霍去病扭頭看向宋國內部。

兩國演化極為逼真。國內除卻兩國國君外,連各種文臣宦官都一並演化出來。

李靖退兵並非自作主張,而是國王聽諸臣諫言,擔心霍去病等人在外一家獨大,意圖謀反。於是刻意放棄大好優勢召喚李靖歸國。

無疑,這就是鄧禹和尉繚等人的謀劃。

正面交鋒,他們這邊有些弱。那麽就從後面甩出一系列兵法計謀。任你武功蓋世,功勛卓著,只要你為將帥,就必然受國君命令。

不聽?那就斷你後勤,讓你在他國孤立無援!

霍去病頓時啞然。

而司馬宣德那邊,仍跟尉繚子對拼陣法,他這十年潛心研究三百六十種兵法戰陣,此刻全部施展出來。陣法上空出現種種神相,其中不乏本土天神的幻影。

靈台上,武安君忽然道:“此子陣法超絕,若兵家分脈,其可為一脈之主。”

婦好坐在旁邊,聽到他的話後馬上笑道:“怎麽,你心動了?要不要下場去試試?”

帷帳內,也傳出低沉的笑聲。

“武安君如要下場,便無須以宋衛相爭,直接以秦漢之爭即可。”

白起、蒙恬以及尉繚子都與秦國有關。而霍去病、鄧禹可歸入漢朝,李靖這後世演義走出來的寶塔神,可算成漢朝一方的援兵。

“余粗通軍略,不敢和諸位大賢媲美。”白起謙虛道:“若殿下意欲再度廟算,可請鮑子出面。”

廟算至此,靈台上眾人各有所得。結局已經知道,如果還有質疑,那就只能等下次廟算了。

同席位間,一個胖乎乎的老先生站起來,連忙擺手:“小老兒不過大夫之才,比不得武安君,比不得啊。若論軍演廟算,還是你們兵家這些人合適。”

武安君:“您老雖然不是兵家之人,但也有《鮑子兵法》流傳後世。又是齊國有功之臣,古來大賢,為何不能下場?兵之道,國之延伸。您曾為國相,如何不通國事?”

鮑子,鮑叔牙也。

這十年間,姬樂從來沒有放棄對管仲的降靈。建立武廟後,因為香火祭祀的緣故,姬樂再度嘗試降靈管仲。

奈何管仲還是不來,反倒是請來管仲的好友鮑叔牙。

不過鮑叔牙也算古之名臣,雖然目前不欲操勞,但也領了一個諫官大夫的職位。

鮑叔牙搖搖頭,拱手問帷帳中的姬樂:“兵家四脈之爭,殿下可有決斷?”

帷帳中,傳出姬樂的笑聲:“還是那句話,四脈之說不過空談。兵家四脈本為一體,國政為根,權謀為本,軍制形勢、陰陽時氣、戰技巧工不過錦上添花罷了。”

兵家四脈之說在故土便有,是東漢提出來的一派論點,將兵法分為四類。

但用兵之道,牽一發而動全身。用尉繚子的話,文武之道互為表裏,兵之道,不過政之延伸。一切仍歸於政,一切仍歸於國。

而且兵家四脈將兵書《尉繚子》劃入兵形勢一家。可《尉繚子》之中難道沒有兵權謀一脈的思想嗎?

先秦時代,哪有什麽四脈之分?

如今在異世界,術法力量增強,能操控氣候變化,以陣法屠神,導致兵形勢和兵陰陽兩脈崛起。

而其背後的主導者並非後世所言的姬樂,而是楊柯!

是國君覺得兵法混雜,要在夏國確立全新的兵家體系,才讓姬樂弄出一場靈台廟算,以此共同參詳,到底要不要分劃四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