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伐山破廟,我道將興(第2/2頁)

夏國祭祀八主神,融合本土世界的神明,這是不得已之策。如果真打算徹底尊奉異族天神而拋棄祖宗。還留他們做什麽?姬樂拼著自己流血挨刀,也要弄死他們!

“皇權派這邊,楊柯太注重改革,拋棄的太多,不可取。保守派頑固不化,死板教條,連楊柯都忍耐不得,更何況我?”

“算來算去,唯有趙錢二人可為棋子,助我傳承方仙之術,調和諸派矛盾。”姬樂話語冷漠,此刻的他仿佛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尊俯視國度的神靈。

這才是國靈的本性。

國靈隨國家興衰而延續,哪有心思操心每一個時代所發生的每一件沖突小事?他們要做的,是把持國家大方向的進程。平日裏,對國君進行建議和監督。而不是自己赤膊上陣,跑去幹國君的治國任務。

姬樂以趙錢為棋,布局千秋,引導方仙道興起,打亂如今靈宮三派的格局。日後夏國煉氣士繁多,自有伐山破廟的一日。

青年要說什麽,被倉頡攔住。

老者微微搖頭,嘴角卻浮起一縷笑意。

“到底是國靈決定的第一件大事,我可從旁勸諫,卻不能強求阻攔。何況,國靈大人的意圖跟老夫的想法不合,但卻也不失操作性。或許,真是老夫塑體之時選擇老年形象,導致整個人的性格更加遲暮,跟這些年輕人不能比?”

“而且國靈大人的想法更是破局之策。沒錯,我們不能加入靈宮三派的任何一個。更不能直接支持楊柯亦或者皇權中的保守派。不然,內部沖突爆發,國靈大人首當其沖。”

夏國內部動亂,作為國靈的姬樂又要在床榻久趴一陣。

相反,按照姬樂的想法。從夏國修行體系切入,利用兩個太平教余脈,更容易插手靈宮事宜。

以方仙道的術法,外加倉頡的神文體系,引巫覡們學習進修,從而摒棄爭權奪利,暗中把靈宮大權把持在手。這才是姬樂的立身之本。

“只是太平教到底受夏國排斥,就算今日國靈大人讓他們二人幫忙在明宮治病,積累名望,恐怕高層那邊的態?”

“不用擔心。南宇山之事便是一個好機會。到時候自有幫他們正名,重立方仙道的機會。”

姬樂拍拍竹簡,露出期待之色。

仙道啊。他推動方仙道興起還有另一重深意。除卻以方仙道克制本世神道外,也打算給自己找一條出路。

作為國靈,多麽高貴的身份,受到所有國民的膜拜。

但——

姬樂最初可是一個普通人!

比起和國家共存的命運,他更想做一個會哭會笑,不受國家興衰影響的普通人。扶持方仙道的另一個小心思,是姬樂打算從方仙道中,尋找剝離自己和國家聯系的方法,將自己重新變回一個人。

不過這個想法太過逆亂,又跟倉頡的想法有所不同。所以在這位長者面前,姬樂隱藏自己的小小私心。

“行了,今夜好好休息,明天楊柯就回來了。咱們這些遠來之客跟本土首腦的第一戰,也要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