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太平清領書》(第2/2頁)

姬樂打開閱讀,只見上面寫道:“天地開辟貴本根,乃氣之元也。欲致太平,念本根也,不思其根,名大煩,舉事不得,災並來也。”

略過幾段,後面又說:“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氣之始也,命之所系屬,眾心之主也。”

姬樂哈哈大笑:“到底是道教的經典,看來跟後世的《太平經》沒多少,差別。太一化道,萬氣化生,方仙道的根本奧義,無非‘煉氣’二字。”

青年奇問:“你還懂方仙道?”

“當年跟朋友一起看過幾篇道經。不過我沒他懂得多。”姬樂想了想:“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無形,形由乎無名。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者,道也。道從一起,生二,化三,漸變萬物……怎麽樣,還是有點水平的吧?”

姬樂一臉嘚瑟,沒想到當年閑暇時候瞧的東西,在這裏也能用上。

“不清楚,反正我對這些聽不懂。老爺子呢?”

“國靈所指,便是道之起源吧?道藏經典在老朽這也有備份。如果大人有興趣,回頭可以默一份看看。”

“不要!”姬樂果斷回絕:“我文化功底還沒高到那個地步。”

見倉頡還要說話,姬樂轉移話題:“《太平清領書》號稱一百七十卷,這裏只有一卷,莫非只是前篇?”

“趙志文說是通篇在此,可能竹簡另有玄機?對了,還有一件事。我下午把你那‘五鬥米’試探問了問。錢正河沒反應,但趙志文瞳孔收縮,似乎很驚訝。事後,他才把這部竹簡塞給我。”

“五鬥米?什麽五鬥米?”倉頡一怔,連忙問:“天師道?趙志文和天師道有關?”

“只是試探一下罷了。”姬樂頭也不擡,目不轉睛盯著仙術,閱讀太平清領書的內容。這可是東漢時期的初始版啊!跟後世被經過不斷修改的《太平經》截然不同。

“或許還能看看《太平清領書》和《天官歷包元太平經》的關系。”

而倉頡飛快思考:“天師道的創立時間也在東漢,而且是順帝時期。如果那批先民中,有五鬥米道的人。但因為太平教創立後,轉投入太平教創立‘黃天君’,倒也說得過去……”

“那麽——國靈大人打算扶持仙道嗎?”倉頡神情嚴肅起來,語氣凝重道:“您打算在此世興盛仙道?”

姬樂這時才放下仙書,緩緩擡頭。

青年和倉頡看著他澄靜的雙眸,只聽他道:“不,我只是打算改革夏國的修行體系。仙道,是一個現成的體系,不是嗎?”

“但牽扯太多,恐怕土著神會有反彈。”

“所以才要假托巫道之名。說到底,方仙道離不開戰國陰陽家的陰陽五行,更離不開道家的黃老之術。只要隱去痕跡,不用擔心。”

“而且老爺子大可放心,我沒心思豎立‘黃天君’,眼下的八主神還能維系一段時間。”

言下之意,自然是等夏國真正成長起來後,便要效仿故土道教,來一場“伐山破廟,掃六天故鬼”的大事。

姬樂早就想好了,我諸夏之上豈容異神在側?

不過他比太平教要聰明,行事更加含蓄。要一步步慢慢試探,慢慢養精蓄銳,培養自家戰力。

作為國靈,長生久視,他有這個耐心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