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一)(第3/4頁)

“玉螭虎所提政務學院之議,如今收效良多!只是還需等吏部考核,再派教習。”

李東陽這個時候站出來,作揖道:“各部開科遴選,如今共取士七百有余……”

“有了這批人,各部現在運轉快多了!”

謝遷這個時候亦站出來道:“老臣曾往弘文注釋院,雖吵鬧異常但總綱已議定。”

弘治皇帝聽到這個事情,不由得站了起來。

這個事情也是他幾位關心的,若不是為了嚴控各學他何必搞出這麽多事兒?!

“情況如何?!”

謝遷聞言,趕緊拱手道:“四書斷句注釋,已然開始!應可在兩個月內成書。”

“太慢了,要快些!更快些!”

弘治皇帝對此極為不滿意,皺著眉頭沉聲道:“這些書籍,還關系到了庠序教諭部的。”

“天下縣學、州學、府學,皆須以此為標準!催一下,讓他們盡快!”

頓了頓,弘治皇帝沉聲道:“四書五經之外,還有大量經典須斷句、注釋!”

“若是都如此耗時,怎麽趕得上?!朕組此‘弘文注釋院’,不就是為了盡快成書麽!”

謝遷趕緊俯身拜下:“臣明日再去催催,讓他們盡快完成!”

三大學士其實也發現了,朝堂現在關於他們的變化除了元老院之外還有多項。

早朝基本就是諸部尚書們上奏一些要事,然後內閣答辯、弘治皇帝能現場處理的就處理。

無法處理的就交由內閣這邊擬定一個章程,而內閣擬定時基本會找來提出問題的尚書、侍郎。

幾方在確認了章程之後,便提交弘治皇帝朱批。

然後下撥各部執行,這使得國朝處理事務的速度快了不止一倍。

除此之外,內閣、諸部尚書和侍郎還需要不時督促一番。

內閣在這方面去的是比較多的,比如這次就是謝遷去督促弘文注釋院加緊工作。

“各部此番取士,考核時間擬定為一個月!屆時讓他們把名單提交給吏部。”

弘治皇帝頓了頓,繼續道:“吏部那邊今次考核後,再復核一遍各部此科所取士子是否合適……”

“政務學院那邊,晦庵公還需盯緊了!屆時吏部功考來京述職者,不可有渾水摸魚的。”

劉健趕緊拱手:“此事老臣親自盯著,帶人復核!決計不讓其出錯。”

上下左右吩咐了一番,再問問三大學士有沒有什麽疏漏。

確定了沒有問題,弘治皇帝這才揮手散了此番禦前會。

弘治皇帝其實也發現了不同,以往自己似乎總有處理不完的奏章、各種雞毛蒜皮的事務。

如今自己不僅輕松多了,而且對國朝事務實際上掌控力更強了。

大部分重要事宜,他完全可以通過早朝知曉並根據三大學士的意見現場處理。

調查局亦會揀選一些調查的情況,遞入宮中。

一些需要督辦的事宜,弘治皇帝直接命人把條子交給內閣就是了。

內閣自然會找相應的各部尚書、侍郎們商議,最終出個章程給他朱批。

“蕭伴伴!去軍部!著人請軍部諸將前來!”

回到後殿,換上了軍裝、整理好儀容隨後登上馬車的弘治皇帝開始往軍部去。

弘治皇帝感慨著,這癡虎兒腦子是怎麽長的啊!

朕若是剛即位的時候遇上他,那該多好啊!

但隨即弘治皇帝自嘲的笑了笑,現在其實也不晚。

且有著癡虎兒的輔佐,厚照將來即位也可輕松多了罷!

思緒紛飛之間,馬車緩緩的停在了軍部所在的大殿前。

“立正!!”

弘治皇帝剛剛踏入了軍部,軍部內的諸將們“嘩啦~”的便站起來了。

弘治皇帝肅容對著眾人行了一個軍禮,隨後便有蕭敬唱禮:“禮畢!坐!”

“嘩啦~!”軍部諸將們這才坐下,弘治皇帝望著虎頭老國公等人點了點頭。

隨後沉聲道:“調查局的報告,諸位都看了罷?!”

虎頭老國公、成國公、威寧伯……等人都點頭稱是,表示自己都看過了。

“看來,癡虎兒此行要提前了!”

弘治皇帝沉聲說著,隨即起身走到了一邊的沙盤。

沙盤上的是調查局所制的滇南沙盤,同樣的黔州、蜀中、粵北……等等諸布政行省的沙盤這裏全都有。

甚至九邊的詳細沙盤,從邊境一直到京師。

囊括了秦地、晉西等在內的沙盤,這裏全部都有。

“總督粵北、黔州、滇南三布政使司、指揮使司,應當是足以應付的。”

汪直拱手作揖,輕聲道:“大明境內,都是調查局在做事。諜報司……”

“此事非汪公之責,諜報司成立之初便是針對於大明境外。卻不是汪公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