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朝堂紛亂有信至,聰慧異常朱厚照(第2/4頁)

不出意外,第一批名單馬文升直接把自己給放進去了。

畢竟如今內閣裏年紀最大的劉健,也比他小七歲呢。

所以,老馬二話不說第一個把自己放了進去。

其次則是刑部尚書白昂,其實他這些年本來就已經力不從心了。

上表要求致仕了好幾次,但都被弘治皇帝留下了。

如今督捕緝事部、刑令司律部二者算是初成,回頭只需調配官員上任。

然後內閣、元老院再督管一下即可,不必繼續在刑部事物上操勞。

戶部尚書佀鐘這老家夥早盼著這一天了,畢竟戶部現在雖然錢銀豐厚了。

同時帶來的也是事務繁多,老家夥也是要奔七十的人了啊!

內閣他自討是上不去的了,不如趁著這個機會一並入元老院榮退豈非大善耶?!

更有老戴義,老戴義是弘治皇帝一定要放入元老院的。

這是要做出一個姿態來,哪怕是內官只要給皇家辦事亦照樣能榮退保身。

同時這也是為了制衡於元老院中其他人,避免他們勾連在一起一家獨大。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好幾個侍郎也琢磨著幹脆趁這個機會進養老院得了。

畢竟這第一批元老的名號啊,算下來可算是在內閣之上的存在。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就相當於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六科、禦史。

可看內閣、各部文書,可直接申請面聖、可直接批注轉入內閣、諸部甚至駁回。

這實際上不就是原本六科、禦史的作用麽?!

只是他們亦是熟悉政務走出來的,且地位更高。

但這規劃完了,也得考慮到有人來接替他們的位置啊!

還好這一科進士們考出來了,人手是有了。

“臣建議,新科進士暫不分派!”

吏部倪嶽在朝班上站出來,躬身上稟:“且,元老院之事當於吏部功考後方可執之。”

倪嶽的理由很簡單,新科進士們學識是夠了。

但執政經驗不足啊,若是現在直接委派官職恐怕得出現錯漏。

“稟陛下,臣附議!”

站出來的是庠序教諭部的方志方信之,便見得他大聲道。

“新科進士者,當再行‘觀政’、習‘行政’方可委派。”

倪嶽聽得方志的話不由得心下喲了一聲,這老方看來又從玉螭虎哪兒混到啥新路數了啊!

“此番吏部功考,天下得功考上佳者一則調回京師傳授執政之法於新科進士。”

“二則可隨將入元老院之各部尚書,以熟各部……”

老方當然是從張小公爺那裏聽來的,回去後就做了一個疏奏。

此時自然是能侃侃而談,毫不怯場。

一番話說出來,大致的意思就是吏部此番功考上佳者調入京師準備接替入元老院之尚書。

這些來京述職之官宦,單日隨各部尚書熟悉準備接任。

雙日則是至新貢院處進行政務講習,將治理地方心得體會整理成冊。

教授於新科進士們,以便他們可以就任地方的時候不至於兩眼一抹黑。

新科進士們單日入朝堂、各部觀政,雙日則是聽講。

吏部進行功考之時,各部除了自身政務之外亦莫閑著。

如今天下舉子都赴京師趕考呢,幹脆趁著這個時候各部亦單獨開科錄取人手補充。

各部開科錄取完畢後,他們還可隨新科進士一並觀政、聽講。

林林總總說了一大通,弘治皇帝及內閣諸大學士聽的是頻頻點頭。

回頭就讓各部擬定章程出來,準備貫徹此事。

看似在忙碌著學館,似乎無所事事的張小公爺此時卻眯著眼睛手裏捏著一封密信。

張誠就在他的面前苦笑的作者,輕聲道:“人沒找到……”

“這是從滇南八百裏加急送回來的,裏面的筆跡、白蓮印記確認過了。”

說到這裏,張誠頓了頓:“是李福達沒錯!”

張小公爺攤開信來,看著上面的字句輕聲道:“陛下、軍部如何說?!”

“陛下想知道,您是否願意去……”

張誠這麽一問,小公爺的臉色頓時就垮了。

這特麽李福達跟勞資是有仇罷?!

上回非說是跟自己交手,這也就罷了。

這回來的這封信還專門提到了自己,這是個嘛意思?!

張小公爺攤開信來,卻見上面只是簡簡單單的寫了幾行字。

“滇南即將生變,欲行黔州之事物還請玉螭虎親至春城。”

上面沒有署名,只是留下了一個古怪的符號。

這特麽……都提到了黔州了,我還能不去麽?!

滇南那邊其實一直都很困擾帝國,原因跟黔州相似。

但因為沐王府鎮守滇南且威望極高,所以還算是暫時能夠壓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