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4/4頁)

-

與此同時。

皇宮,景陽宮正殿。

桓王眉頭緊鎖,似是有些不悅,不過在賢妃面前,多少還是壓著性子,只是問:

“母妃為何不讓兒臣去往江南治水?如今倒白白讓太子占了這便宜。”

賢妃倒是不疾不徐喝了口茶水:

“你當這去江南治水是個什麽好差事呢?”

桓王似乎對賢妃的看法不敢苟同:

“可太子才剛因為姜二姑娘的事惹了父皇不快,兒臣也惹了父皇不快,如今在此事上,倒叫太子占了先機,父皇反倒誇贊他深明大義。”

“你當母妃不想讓你事事都壓過那太子一頭麽?可是皇兒你須知這去江南治水,治得好了是所有治水官員一同的功勞,治的不好,就成了你一個人指揮不當。況且江南道遠,大雨潑天,近來聽聞又起了疫症,此去兇險萬分,母妃如何能讓你冒這個險?”

“可是……”

桓王聽著賢妃說的話,自然知道他母妃說的不無道理,只不過他心裏還是有些不甘,

“可是如此一來,太子若是真治好水患,在父皇那裏,豈不是要記大功一件?”

“這有何可憂心的?”

賢妃聞言,倏然冷笑一聲,放低了聲音,

“那就讓他治不好。”

母子二人對視一眼。桓王面色稍變:

“母妃的意思是……”

“就像你想的那樣。不過,此事還須從長計議。”

-

此時,另一邊,未央宮裏,另一對母子的對話,卻與這一邊全然不同。

太子由陳忠扶著,才艱難地給皇後行了禮。

一開口就是單刀直入:

“兒臣已向聖上請命,不日便要趕往江南治理水患,今日,便是來跟母後辭行。”

自從那日太子被打,皇後去東宮看過一次,如今也是有幾日沒見過他。太子向皇帝請命去江南治水的事情,皇後在他來之前就知曉了,她對此倒是頗為滿意,能看到兒子不再執迷於兒女情長,終於肯用心做正經事,皇後心裏也是舒坦了些。

只不過,到底是憂心他的身子,還是忍不住問出來:

“那你的身子……?”

“無妨。”

“嗯。”

皇後與太子雖為親生母子,可兩個人一向關系疏離,不大親厚,所以也並未多言,只是說,

“總歸是個好機會,你要好生把握。有些事,也不需多想。”

“兒臣知道了。”

“此去江南,自己的身子多多注意。”

“是。”

“這一趟,你身邊連一個貼心人也沒有,可需要母後找……”

這話還沒說完,便被裴承翊直直打斷。

他一拱手,當即拒了:

“不用。”

然後不再給皇後說什麽的機會,徑直說:

“兒臣告退。”

-

忙碌起來,就覺得時間過得極快。

轉眼之間,就是數日過去。

不管是四公主還是素蕊,大哥哥那邊都沒有什麽準信,只說心思全在軍中,無暇他顧。阿謠也不多纏問,只將事情全交給她娘,自己專心去管玉坊,還有新的商鋪的事情。

她新盤下來的商鋪全是挨著的,旁邊還有一整棟三層樓的客棧,是阿謠向胡氏借了錢一並盤下來的。

這邊原本不是鬧市區,生意都不溫不火,也就只有阿謠的新桃玉坊因為此前幾番運作,來的客人頗多,旁邊的商鋪頗有一些冷清。

不過阿謠盤下來的那些商鋪和客棧俱是裝潢良好,有些因為轉了幾手,還是簇新的裝潢,阿謠也未多加工,只重新整捯格局,換了牌匾,統一換成了“新桃”的牌匾。整個過程,全是由她親自盯著,不出幾日便大功告成,正式營業了。

前幾日江南水患頻頻告急的消息傳入京城,鬧得一番人心惶惶。

自打太子爺抵至江南坐鎮,傳回來的消息倒是一日比一日好。

洛陽城也不如前些時日那般,連日暴雨。

這樣的情形下,阿謠的商鋪開張,正是趕上了京中人松了口氣,有心思到街上逛一逛,又加上她運營有道,一開張,生意就異常紅火。

說是日進鬥金,也不為過。

正是萬事都一片大好的情勢下,阿謠見她爹爹連日緊皺的眉頭都松了松,卻突然傳來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