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3/4頁)

一時間,竟難掩面上怔忡。

一旁的衛國公夫人胡氏自然也聽見了這些,握著阿謠的手也不禁緊了一緊。

母女二人退後身子,給太子爺讓路,胡氏就不動聲色地將阿謠擋在身後。

阿謠垂著頭站著,感覺到腳步聲愈發近,她下意識擡頭看過去,才發覺。

他今日是乘著步攆來的。

到底在他身邊待了約莫兩載,阿謠對裴承翊的習性了解頗多,知道他素來不愛坐步攆,他本就習武,身子強健,所以一年到頭也不見有幾回是坐步攆的。

今日怎麽破了例……

阿謠突然想起來,那日太子被她二哥打了一頓。

到今日,倒也沒有追究此事。

還有,聽聞,後來他被皇帝親手執鞭,打得皮開肉綻……

大約,真的傷的很重吧。

不過,這些都輪不到她來關心。

阿謠也不多看,只一眼,便收回自己的目光。心裏雖有這許多想法,面上倒是半點兒也沒顯露出來。

胡氏拉著阿謠福身行禮。

她們生疏且恭敬地說著:

“參見太子殿下。”

那人的步攆沒停,似乎連目光也沒有落到阿謠身上。

只是低聲撂下一聲“嗯”,像是應付方才那太監一樣,沒帶半分感情。

好像,他們真的從未認識過一般。

甚至,他的聲音投進風裏,飄飄渺渺,到最後,阿謠都不記得,他到底有沒有應聲過。

……

母女二人很快被四公主身邊的宮人請到未央宮的偏殿去,似乎是聽說了胡氏也要來,今日的四公主顯得有些緊張,連來請她們進去的宮人,都一次性來了好幾位。

阿謠沒有注意到,她走以後,步攆上的男人下了地,在未央宮的漢白玉石階上,站了許久許久……

-

阿謠和胡氏回公府的路上,雨又下了起來。她們今日只乘了一頂小轎,這雨勢太大,險些將小轎都打濕。

這一趟進宮,大約知道四公主真有此意,胡氏和阿謠商量許久,還是覺得當務之急要先去問姜詔的意思。不過,胡氏作為母親,是長輩,如此去問兒子的意思,顯得太過,思來想去,便還是叫阿謠先去問問姜詔是什麽想法。

阿謠也不敢耽擱,一回到府中,回到映月閣將身上被雨沾濕的衣裳換下來,重新梳洗過,便急急往大哥的住處而去。

不過這一去,不曾想倒是撲了個空。大哥屋裏的小廝說,大哥一大早就被公爺叫去,這會兒應是在府中的書房。

阿謠也不便在大哥屋裏等著,便幹脆又往書房去,預備直接將人堵了。

到了書房門外,阿謠原本是想在旁邊的偏廳等著的。畢竟父親和哥哥有正經事,她也不好上前打擾。只不過不曾想,書房候著的小廝十足熱情,一見著阿謠就迎上來,連連說幾聲:

“二小姐來了,外面雨大,您快些進屋去吧。”

阿謠聞言,搖搖頭,依照自己方才的想法,只說:

“想必爹爹和哥哥都在忙,我先到偏廳等著就是了,什麽時候哥哥出來了,勞煩你再喊我一聲。”

“公爺和大公子商議一早上了,如今正事已經說完了,剛上了茶,只是隨便說些話,二小姐直接進去便是。”

盛情難卻,阿謠一時不知道如何拒絕,便只是笑笑,沖著書房的方向走去。

剛走到門口,預備敲門的時候,卻不期然聽見書房裏傳來那父子二人的對話聲。

先是衛國公長嘆一聲,似是感慨:

“滿朝文武,竟無一人願挺身而出去往江南治水。聖上近日原本就憂思煩擾,今日見這情形,在朝堂上便急火攻心,吐了血。可惜為父身系軍中要務,不能在此事上替聖上分憂。”

姜詔如今也在軍中,以他現在的品階,還不足以入朝,便只能問:

“父親人在軍中,便已是為聖上分了憂,不必太過掛心。不過,這江南水患來勢洶洶,竟是還沒定下來由誰坐鎮指揮麽?”

“倒是定下來了。那人身子不便上不得早朝,還是下了朝以後,才面見聖上,請了命。”

聽到這裏,姜詔心中已經隱隱有預感,門外的阿謠原本覺得挺這些不好,正要走,聽到這一句,雙腿卻像灌了鉛一般,動也動不得。還是書房之中,她大哥問出了她想問的話:

“是何人?”

“……太子殿下。”

饒是先前因為阿謠的事情,衛國公對太子頗多不滿,可是此一番,太子身上重傷未愈,卻主動請命往江南治水,不管是出於何種命令,都足以令他敬佩。

令朝廷百官汗顏。

連姜詔也不禁感嘆一句:

“聽聞此次水患死傷無數,有些地方已有疫症之兆,太子確實俠肝義膽,憂國為民。”

……

阿謠的手緩緩垂下來,這回,她不管小廝怎麽說,也堅持到偏廳等著,說什麽也不肯進門去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