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3/6頁)

阿謠不肯走,她已弄清了事情大概,自然不能放任不管。

她俯下身,深深一拜,極為鄭重,說道:

“父親心中定然清楚,只有阿謠如此,方能破解困局。父親方可以繼續維護宗法大統。女兒不過茫茫人間滄海一粟,舍一人,救家,為國,如此大義之舉,父親還不叫女兒做嗎?”

姜家所有人都對她太好了。

好到他們一有什麽事,她就忍不住想要舍棄自己,救他們。

衛國公似乎被她這一番話鎮住,沉默良久,才開口說:

“你真的想好了?”

雖然自家小女兒回家不久,但是衛國公這些時日多少了解她一些,知道阿謠心思細致,聰穎過人,懂事持重,若不是拿定了主意,不會這樣說的。

“想好了。”

“那你意欲何為?”

問出的那一刻,衛國公甚至有些害怕阿謠會說要削發為尼,永避紅塵。

不過阿謠只是說:

“那位既想拉我們進他們爭鬥的漩渦去,我們何不反過來,再將他們自己推回漩渦裏。”

這話說的模模糊糊,叫在場之人不明所以。

衛國公又問:

“何以為之?”

終於是問到這兒了。

到了不得不說的時候。阿謠垂下頭,不去看顧隨不敢置信的目光,低低說:

“女兒從前說過,昔年……我在一富貴人家做侍妾。”

顧隨知道她要說什麽,慌忙制止:

“阿謠!”

阿謠沒理會,只是暗暗攥緊手,艱難啟齒:

“做的便是,太子殿下的妾。”

“什麽?!!——”

姜氏父子皆驚。

幾乎是在聽到這句話的瞬間,在場幾人就懂了阿謠的想法。

桓王一黨出此陰招,要的就是衛國公府主動向他們求援,屆時他們再一番推拉,娶阿謠,與公府聯姻。

姜家大姐姜謐所嫁的瑞王府本就與賢妃母家林家有些淵源。

如此一來,衛國公府退無可退,便只能支持桓王一黨。

即便衛國公剛正不阿,不支持桓王,也會在皇帝心中落下嫌隙。

是以,此事看起來只是姜談打人被扣在相府,實際上卻是牽扯到衛國公府的前程。

正是危急存亡之時,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阿謠放開被自己緊咬到幾乎要流血的下唇,將想法盡數道來:

“桓王威逼利誘欺人太甚,我們偏要反其道行之。借太子之勢,平息此事。一切皆由女兒出面去與太子相談,待到事情平息,父親也只當什麽都不知道,只是女兒擅作主張,您從未開過口答應女兒與東宮或桓王府任何一方結親,屆時,公府便可全身而退。”

很顯然,這個法子唯一需要犧牲的,就是阿謠。

需要她委身太子,以保公府榮華。

這些話若放在往日衛國公肯定要不信的。不信太子會願意為一個女子費心費力。

可是今日在上林苑馬球會上,太子才剛剛舍命救阿謠。

一切,都像是算好了一般。

這是現下破解困局,最好的法子。

衛國公眼眶猩紅,咬牙切齒:

“我姜敘,豈是賣女求榮之輩?!”

他是想起了阿謠剛回公府的樣子。傷痕累累,受盡苦楚,那太子待她能有多好??

他想起太子次次來公府,他皆是恭謹相待,便愈發憤恨不已。

原來就是太子將她的女兒害到這般田地!

姜詔也站在一邊,雙拳緊攥,聽到這些話以後,半晌說不出話來。

顧隨則忍不下去,一把拉起阿謠的手腕,嚴詞相問:

“小爺費心費力拉你出火坑,你又要跳回去?”

阿謠生怕他們憂心,只好咬著牙,言不由衷:

“非是如此。太子殿下在廣雲樓替我贖身,我心中……亦有殿下。父親就當圓女兒心願,女兒心意已決,事不宜遲,這便動身前去。”

“小妹——”

阿謠俯身一拜,轉身便往外走。

不過走之前,撂下一句:

“阿隨,幫我攔著哥哥。”

-

阿謠在衛國公府門口遇上了上門拜訪的桓王。

對此,她倒是並不驚訝,似乎早已猜到事情該有這一環。

與對方面對面站著的時候,阿謠盈盈下拜。

面上帶著笑意,心中卻滿是譏諷暗恨,他們一個個一件件一樁樁這般苦苦相逼,那她也要他們付出應有的代價。

原本就該是他們之間的爭鬥,還是讓他們自己去鬥個你死我活吧。

桓王似乎在琢磨阿謠為什麽在這裏,不無探究地問:

“雨夜寒涼,二姑娘怎麽在這兒?”

阿謠一臉恭順,柔聲說:

“自然是在這裏恭候王爺大駕。”

“你知道本王會來?”

“臣女今日受了傷,所以心中妄想王爺會紆尊降前來。”

“哪裏是紆尊,本王見姑娘受傷,心中憂慮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