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3頁)

瞿曇子深覺知道的多也是一件很累人的事:說是上古至寶,由天龍界看守。看守人動了凡心,從鏡中摘去秘核,下凡歷劫去了。鏡子翻倒,便化作了琉璃凈海的天池。

舞霓:哦……原來是這麽回事啊。這不就是上古傳說嗎?他們怎麽這麽當真。

瞿曇子心累:是啊!

然而再想想,天魔不也當真現世了嗎?香音秘境墜入六界已久,境內居民雖仍以天人為主,風土人情卻早同人間無異。上古傳說距他們既遠,遺跡也大都不存。而從創始到現世,六界同四境都走在異源的脈絡上。對人間界和香音秘境形同故事的傳說,在天空浮遊島上,卻未必盡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便道:想來自有其緣由。

他們私聊間,天龍秘境來的使者已同東道主爭執開來,說什麽都要一起去古寺遺跡中探查。

為此不惜危言聳聽,道是數日前有異光落入秘境中,恐怕就是太虛寶鑒起了什麽異動。眼下末劫將至,各地天魔封印俱已開啟,天下正當風雨飄搖時,四境該戮力同心對抗劫難。何況太虛寶鑒本就由天龍秘境守衛,那古寺遺跡和香音秘境有關,但也不能說和天龍秘境毫不相幹呀!

……

到底將一件再單純不過的探查遺跡,變成了一樁事關四境存亡、必須權衡各派利益的尋寶探險。

瞿曇子和舞霓不得不等待天龍和戰雲兩境各自充足精銳小隊,規劃探險路線。

最後戰雲秘境派出八人,天龍秘境派出六人,連同他們二人組了四支小隊,共同進入了叢林遺跡。

而後,他們便遇上了金翅大鵬鳥。

據琉璃凈海古籍記載,這兩只鳥早琉璃凈海立派之初就已入門,活了沒有一萬也有九千八百歲了。本性已然極其兇悍,兼修為精深,追趕他們一行四個晚輩修士,就跟鷹捉兔子似的。所幸瞿曇子修煉琉璃凈海正傳心法,用梵唄喚回了它們的心智,及時認了親。只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直到同隊裏戰雲秘境和天龍秘境各自派出的人和他們倆離散之後,瞿曇子才想起該這麽辦。

想想瞿曇尊者素來能動手絕不動口,行不行先試試再說的率直作風,舞霓決定還是不要深究了。

繞了一大圈之後,事情姑且算是按照他們最初的打算進展了。

兩人也並不在意多出來的那三只探險小隊究竟各有什麽打算,只按著預定計劃,尋找婆羅門舞壁畫。

他們已然進入了凈海古跡,也確實正身處一處摩崖壁畫中。只是那壁畫所繪並非婆羅門舞,而是上古飛天舞。

倒讓舞霓十分驚訝——飛天舞是九歌門的舞法正傳,怎麽會出現在琉璃凈海古寺遺跡中?

不過,雖同為秘境三大祖庭,但算來九歌門是香音秘境裂土之後才建立的門派,琉璃凈海卻自古便有傳承。而天音九韶和飛天舞,又是九歌門祖師爺樂正子遊歷六界四境之後才正式編定確立下來的心法,對人間界和四境原有舞法、樂法兼收並蓄,各有繼承,也是情理之中。

既有自家心法的古本,舞霓便也不急著立刻去找婆羅門舞了。

——便將此古版記下來,回頭拿給師父和師姐看,師姐必定喜歡。

瞿曇子也不催她。

他心下也覺疑惑。

雖說瞿曇尊者幾乎是香音秘境有史以來最能打的修士,並且擅長用打來解決一切麻煩,但本質上他也是個飽讀典籍,精通四藝的博學雅士。兼琉璃凈海底蘊在三祖庭中最為深厚,故而許多樂韶歌和香孤寒沒讀過、不知曉的典故往事,他也能隨口道來。身為十二壇主之一,年輕一輩的中堅,對自家山門故事他更是了然於胸。

然而遺跡中竟有一處摩崖壁畫上記載上古飛天舞法,他卻未從任何書上、祖輩言談中讀到、聽說過。

略審視一番,對比他曾讀過的《凈海圖志》、《禪門往事》一類典策,倒也不難判斷出,此地正是天池旁斷柱山。名為斷柱,實則高不可攀。兼山上終年雲霧繚繞,也難窺見其頂。

那山確實是香音秘境的邊境,卻看不出斷裂的痕跡。山門中普遍認為裂土時斷的是天池——畢竟天池同境外弱水相連通了,山卻似乎很完整。

然而,分明就是同一座山,若非從中斷裂了,怎麽可能同時出現在割裂的兩塊陸地之間?

可若說當年裂土時,這斷柱山也撕裂了,怎麽都得有個斷面才是。然而此地的斷柱山同香音秘境中的斷柱山一樣,分明就是截十分完整的天柱。

……不像是被左右縱劈,倒像是從上下兩折似的。

拔地而起的山,在地面基座左右兩分時,它上下兩分?

片刻後,瞿曇子又想到了一種可能——香音秘境的斷柱山高不見頂,會不會,當年裂土時它確實正位於邊境之上,但它既未左右被撕裂,也未上下兩折,而是根本就毫發無損的跟著香音秘境墜落下去,但因它太高了,比天外天到人間界的高度還高,故而上半截依舊杵在戰雲秘境浮空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