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第2/2頁)

楊院士的消息回得很快,他告知葉千盈,到時候會有人過去接她。

——————————————

在軍工方向碩果累累、凝聚態物理的超導方向捷報頻出、每天晚上打一次的核物理副本亦穩步前進的時候,葉千盈的數學也從未缺席。

物理、信息、生物工程……這些學科都有偏於實用的方向。只要想做,就能和葉千盈一樣,紮進相關的行業裏,埋頭幹上一番大事。

相對而言,數學就更偏重於理論。

單以B大的數學院為例,B大數學院一共分為四個系,除了數學系是做純粹的數學研究之外,無論是概率統計、信息與計算機科學,還是金融數學,無一不需要和其他的科目搭邊,才能展示出其相應的實用性。

從這個角度看,數學仿佛“很不實用”。

但是,在實際的科研中,數學卻是理科之父。

一個研究者手握純數,可能感覺自己幹不了什麽,但是倘若他沒有純數,那一定是什麽都幹不成的。

就連愛因斯坦研究相對論的時候,都因為自己無法負責起物理中相關的數學知識,所以不得不屢屢向數學家們尋求幫助——譬如閔科夫斯基、格羅斯曼、希爾伯特……

對於葉千盈來說,如果物理是她通往大國重器所要搭上的階梯,那麽,數學顯然就是她的根基。

即使已經取得了現在這樣,以她的年紀幾乎無法企及的成就,葉千盈也從未沉醉在成功的喜悅裏不可自拔。

她沒有一天忘記過數學。

只不過,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研究內容之下,葉千盈對數學的研究不得不被分割成一個個小塊。

她可能見縫插針的在茶水間裏,從褲兜裏掏出來一張折疊好的數學思路,也可能在會議開始前的一小段空暇裏,自己掏出整理的文件夾看看那些碎片化的思路。

要讓系統來評價,它不得不說,葉千盈在數學研究上爭分奪秒的功力,比她在寫情書上利用時間的效率和動力都要高多了。

由此可見,當對象決定和葉千盈談戀愛並且終身不跑時,對象常有,而數學思路不常有矣。

葉千盈對這件事的觀點更簡單:“數學研究嘛,有點條件就可以研究。”

至於什麽是條件?條件就是長了腦子。

就像葉千盈一直開玩笑講的那樣,反正研究純數也不怎麽花錢。

……

這半年來,葉千盈的研究一直圍繞著冰雹猜想打轉。

冰雹猜想看,又名角谷猜想,屬於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冰雹猜想”這個冷冽的別號,與它像冰雹一樣,把數字在雲層中來回起伏,又最終落下歸一的特性相關。

至於它的原名“角谷猜想”……這倒不是因為這個猜想和角抵或者谷子有什麽關聯,只因為當初提出這個數學問題的R國人,他就姓角谷= =

至於冰雹猜想的內容,理解起來也相當簡單。只要一個人上過小學,學過最基本的加減乘除知識,就完全可以自己嘗試:

一個正整數x,如果其是偶數就除2,如果其是奇數就乘3再加1,反復重復上述過程,最後得到的結果總會是1。

隨便拿一個數字,像是以24為例:它會經過24—12—6—3—10—5—16—8—4—2—1這十個過程,最終又回歸於1。

當前的學術界研究認為,所有小於7×10^11的正整數,除了1、2、4、8這幾個特殊數字之外,其余的數,無論它究竟是是大是小,最後都要經歷16—8—4—2—1這不可避免的四步,最終將數字化為1。

葉千盈對於這種仿佛不可證明的數字問題,一向都很有興趣。當初解決回文數猜想的時候是這樣,現在對角谷猜想躍躍欲試,也同樣是這樣。

而且,就像是沈瀚音在幾何上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天賦一樣,葉千盈在代數方面的敏感程度,也一樣要令人側目。

時至今日,她尚且沒能證明這個已經質問住整個世界四十多年的問題。

但在借助了AI的幫助後,葉千盈有了一個新的思路。

這個進一步的猜想被葉千盈寫進了她最新的一篇論文裏,此時,關於角谷問題的闡述,已經比當前整個數學界研究這個問題的學者,都要更進一步。

三個月前,葉千盈把論文投給了《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數學新進展》,這是數學界四大頂級期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