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4頁)

戶部尚書抖著身子,回稟,“陛下有所不知,今年大旱,有些縣鄉收上來的賦稅就少了幾分。夏日太後娘娘去避暑行宮、數月前肅王殿下大婚都用了不少銀子。”

“東狄的贖銀呢?”惠帝目光森冷。

“東狄的贖銀,贖銀,鎮北侯拿去了。”戶部尚書低聲說道,吞吞吐吐地。

頓時,惠帝將視線移向神色淡然的鎮北侯,晦澀不明。他捏著龍椅的把手,沉聲質問,“鎮北侯,可確有其事?”

祁朝暉見戶部尚書居然將鍋扣到了自己身上,低聲嗤笑,而後出列拱手道,“陛下,東狄的城池贖銀先前便有約定,一半充作軍餉。臣自是將一半贖銀送到了軍中,這剩下一半的贖銀去處臣卻是不知了。”

“幸好臣屬下做事向來嚴謹,這銀錢從戶部拿出到發入軍中都做了冊子,另留了一份放在了大理寺處,大理寺卿應是見過的。”

他往後看了一眼,大理寺卿出列頷首,“陛下,確是如此,鎮北侯只拿了一半的贖銀。”

惠帝重新看向戶部尚書那裏。

戶部尚書額頭上冒出了冷汗,頹然癱在地上,咬牙道,“陛下,國書上的贖銀是那麽多,但到了我戶部只有六成了。鎮北侯依照原本的數目拿走一半,國庫就只剩下一成了。”

此話一出,朝堂有一瞬間的凝滯,一些人察覺到什麽凝著眉頭心中發寒。

戶部尚書三言兩語是在表明贖銀從東狄到大楚邊界再到楚京,這其中定是有人做了手腳。等到贖銀入庫,戶部尚書一時失察未打開一一查看,等到後來再察覺到其中不對已經晚了,贖銀入了國庫之後出了岔子都會歸罪於戶部了。

押送贖銀的人除了皇親國戚都是陛下的親信,他一個快要告老的戶部尚書又能惹得起誰。

戶部尚書的話外之意楚惠帝自然也明了,他的手掌緊緊握著龍椅的把手,青筋凸起,繃著臉一字一句地道,“給朕查,查到是誰貪了這筆銀子,無論身份高低,一律收監大理寺斬首示眾。”

朝臣人皆不語,祁朝暉微垂著頭眼中閃過冰冷的諷刺,這般膽大妄為的除了陛下的母族平仁侯府還會有誰呢。即便是權勢煊赫的沛國公府都不敢和東狄人暗中勾結,平仁侯府仗著有太後和皇子外孫撐腰硬生生地做下了。

平仁侯靜靜地立在下首,面上一點焦灼都未帶,實則心中暗恨東狄失信於人。自平仁侯府和東狄的人來往,兩方達成交易,東狄人給予平仁侯府重金、良馬,平仁侯府助東狄人拿回兩座城池。

最後雖然交易完成了,但事後東狄人又出爾反爾,咬定自己是用贖銀贖回的城池,以平仁侯府並未出力的緣故拒絕支付銀錢。

但魏王豈能罷休,在平仁侯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魏王和自己的二弟瞞著他占了東狄的贖銀。自風雪到來,平仁侯心裏就深感不妙,本來想將事情推到鎮北侯的身上。畢竟有東狄右單王的那封書信,他們找到了蛛絲馬跡密告陛下,陛下已經對鎮北侯府起了疑心。

可鎮北侯那廝,表面是個武將,做事著實縝密,如何將此事含糊過去他還要細細思量啊!

國庫空虛,但災情火燒眉毛,刻不容緩。惠帝臉色冷沉,命人打開自己的私庫取了幾萬兩出去才補上了這個缺口。

“此次賑災若是有誰敢出紕漏,朕定會夷其三族!”他是大楚的掌權者,但無奈不能將整個大楚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而是處處為人掣肘!

早朝散去,祁朝暉注視著惠帝遠去,目光幽幽,良久才垂下眼眸離宮。惠帝心向百姓,也迫切想要成為一個名留青史的明君。只可惜啊,他給自己束縛太多,也狠不下心拔除那些老舊豪橫的世家。

注定,他的抱負實現不了。

***

朝廷開始賑濟災民,一個個粥棚都設了起來,楚京中終於回歸平靜,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謝明意也順勢在城門不遠的地方設了一個粥棚,說實話,每次看到那些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災民像是捧著自己的命一般捧著一碗稀粥,她心中滋味復雜。

若是之前尋找良種只是為了給謝家覆上一層金剛罩,但此刻站在粥棚外的雪地中,她突然想,紅薯產量高,推廣開來後也能讓大楚的百姓少些饑餓吧。

祁朝暉從私宅過來,遠遠地就看到女子站在那裏,頂上的金輪熠熠生輝,陽光灑在她的臉上像是鍍上了一層光澤。她身上紅色的鬥篷是用紅狐的皮子縫制的,是他打獵得的,華美無雙。

“站在這裏想些什麽?”他不疾不徐地走上前,居高臨下地看著女子,只是語氣透著不易察覺的柔和。

謝明意聽到熟悉的聲音,側過頭看過來,瑩潤的小臉掩在緋紅的狐毛中,靈動又艷麗,祁朝暉鳳眸眯了眯,手下不自覺地摩挲玉扳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