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隨機性預測模型(第6/8頁)

臨走前,林知夏沒忘記江逾白。她拽住江逾白的袖子,拖著他一起去了數據采集實驗室。

江逾白和林知夏都離開了。

這一間海洋深水實驗室裏,就只剩下沈昭華、江紹祺、以及林知夏的爸爸。

波濤擊岸,拍出沉重的聲響,水浪被燈光照出一種質地分層感。實驗室的景象變幻莫測,真像是海洋世界的深水區。

江紹祺感嘆道:“物理海洋學,了不起。”

沈昭華沒有接話。她看向林知夏的父親:“您好,請問怎麽稱呼?”

這位父親顯出一絲窘迫:“沈老師你好。我是林知夏的爸爸,我叫林富貴。”

林富貴和妻子在省城闖蕩多年,費盡一番功夫,總算紮下根來。可他常有漂泊不定之感。他上有老下有小,理當存錢應急,雖然勉強算個“小生意人”,但他盡量削減了人情往來的開支。

而沈昭華這種頂級大學的知名教授,肩負著自然科學基金的重大項目,竟然專門抽出一整天的時間來招待林富貴和他的女兒,還和他們客客氣氣地談話……這讓林富貴心生諸多感慨。

沈昭華的時間很寶貴。她沒做任何鋪墊,開門見山地說:“林先生,你的女兒林知夏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我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去前蘇聯留學。留學期滿,我回國在這所大學裏找了一份工。到今天為止,我帶過一百多個學生。我的學生裏也有天資極高的,也將學問做得很好。但他們九歲的時候,興許比不上林知夏……”

林富貴面露訝異之色,舌頭頓時打了結:“我們家夏夏,確實、確實喜歡讀書。”

沈昭華微微頷首:“不止是讀書和天資的關系。在我們那個年代,獲取信息的途徑,比不上今天豐富。信息化的新時代催生了更多的優秀人才。林知夏有她自己的交叉學科體系。她的外語功底紮實,還能理解數學和物理的復雜概念,最難得的是,她的悟性高,心態也好。”

沈昭華毫不吝嗇溢美之詞,僅僅三言兩語,就把林知夏誇得天上有地下無。

深水海洋的實驗尚未終止。

波濤洶湧,猶如大江翻浪,那水浪湍急無比,高達數丈,兇猛地砸在邊緣地帶。

水花四處迸濺,仿佛落在了林富貴的身上。他感覺自己的掌心一涼,低聲問道:“沈老師具體什麽意思呢?我們做父母的,這幾年……是不是耽誤了夏夏的成長?”

“倒也不是。”沈昭華回答。

她伸出一只手,搭住了一條不銹鋼的扶欄。

她的皮膚泛黃,褶皺明顯,血管向外凸起,布滿了久經歲月磨礪的滄桑痕跡。

她經常出海進行科學考察。而在喜怒無常的海洋環境中,一艘科考船,隨時可能發生意外。颶風暴雨、海浪暗礁、電磁幹擾導致的損失,印證了大自然面前的人類有多渺小。

早些年,沈昭華和學生們都吃了許多苦。

她回想起過往經歷,就對林富貴說了實話:“學術圈本身,是有些浮躁的。基礎學科幾年無產出,那壓力會非常大,冰雪聰明的孩子都要對自己產生懷疑。你過早地把林知夏牽扯進來,給她劃出一個研究範圍,規定她必須做什麽,嚴禁做什麽,她對科研的熱情……興許會被消磨殆盡。待會兒,我去問問她自己的想法。”

林富貴嘆了一聲:“哎,是的,我們夏夏很有主見,很喜歡自由……她太聰明了。”

沈昭華隨口笑談:“我見過幾個天才,包括學術界的泰鬥,思維都很開放。我們這個學校裏,各個院系都有很好的老師。我打算給林知夏辦一張訪問卡,讓她自由使用學校的圖書館資源。”

她考慮得十分細致。

林富貴趕緊替女兒表達感謝:“太謝謝了,沈老師,夏夏有什麽問題,能不能到學校裏來請教你?”

沈昭華卻說:“我平常是有些忙的。我必須隨船出海,在海上科考。每個季度都有任務要完成,還要去外地出差。每年至少半年的時間,我不在學校裏。”

林富貴慌忙道歉:“對不起,沈老師。我沒有別的意思,就那麽一問。”

沈昭華笑著說:“林先生,沒事的,我組裏一共有十七個學生,還有一批博士後。我總會留幾個人在學校。夏夏有什麽問題,來找他們也行。林知夏來學校時,最好有大人陪著,她才九歲,腦袋再聰明,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

“一定一定!”林富貴答應道。

沈昭華沉默片刻,又問:“你考慮過,讓林知夏跳級嗎?還有,少年班……你打算讓林知夏去上少年班嗎?”

海洋深水實驗室的設備逐漸停止運行,數據采集完畢,寬闊的水面平靜得不可思議,湧動的暗潮消失在渺茫光影中。

林知夏的聲音打破了這一刻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