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隨機性預測模型(第5/8頁)

今天見到了林知夏,朱嬋有些蠢蠢欲動,恨不得回家抓了男朋友,立刻繁衍下一代。等到女兒五歲時,她就能陪媽媽一起讀論文了。

幻想中的生活太過美妙,朱嬋情緒激動,忍不住捂緊了自己的嘴。

導師沈昭華延續了朱嬋剛才的提問:“濁流的密度設為Rho,傾斜角度設為Alpha,濁流的厚度為H,假使你讓濁流進入容器,你覺得,它的速度能用什麽方式表達?”

林知夏攤開草稿紙:“這個好像是基礎概念呀。濁流的密度一定大於水,Rho減去Alpha的差值除以Alpha,我們就得到了濁流的密度差,密度差促使了流體的運動。這個密度差再乘以重力加速度g,乘以濁流的厚度H和角度Beta的sin值,再除以一個系數……這裏需要引入經驗系數和滑動摩擦系數……”

沈昭華搬來一把椅子,坐在林知夏的旁邊。

她更改了初始條件,又為林知夏的公式增加了變量。

林知夏“哇”地驚呼一聲:“原來還能這麽寫!我懂啦,謝謝沈老師!”隨後,她舉一反三,創造了更多的約束條件和方程式。

沈昭華驚嘆於她的悟性。

牛思源也看呆了。

沈昭華擡頭,對她的學生牛思源說:“你看,林知夏的表達方式沒有問題,我們增加了條件,讓她的數學描述更具有普遍性。你的文章寫得可以,數據分析也沒錯,我們不妨采用更高的標準。”

牛思源抓起自己的論文,羞臊不已,滿面通紅。

沈昭華對他說:“牛思源,你還是按我給你的課題來吧。你的本科論文是個好方向。正如林知夏剛才說的,我更想讓你改用一個隨機性模型。”

“但是……”牛思源撓了撓頭發,講不出他的理論依據。

沈昭華走向了辦公室門口:“下個月,我要出海考察,你的師兄和師姐都會幫我關照你。”

江逾白跟著沈昭華往外走。他忍不住問她:“沈老師,你會讓你的學生們關照林知夏嗎?”

“那是一定的,”沈昭華低聲感嘆,“林知夏的天賦很難得。”

江逾白又問她:“你見過和林知夏一樣聰明的學生嗎?”

沈昭華腳步一頓。她穿著牛絨毛衣,手臂攬著一件棉襖,伸出的手背布滿了褐色老人斑:“我見過不少天才,可惜他們不是我的學生。我自己帶過的學生,倒是真有一個……智力超常。”

江逾白急忙追問:“那位學生,後來怎麽樣?”

“泯然眾人。”沈昭華如實回答。

“泯然眾人”這個詞語,正是出自《傷仲永》。

《傷仲永》是北宋文人王安石所作的一篇文章。文章講述了一位天才神童因為缺乏教育機會,最終淪落為普通人的故事。

江逾白略有耳聞。

一直以來,江逾白的願望都是打敗林知夏。但是,當他聽說沈昭華曾經親眼見證過天才的隕落,他心中湧起不知何故的掙紮。

千萬個念頭在腦海中逐漸沉澱,最終匯聚成一個迫切的願望——他希望,林知夏永遠是天才,永遠能汲取她熱愛的知識、探索她喜歡的的領域、追尋她夢寐以求的境界。

他希望她永遠開心。

*

因為惦念著林知夏,江逾白走神了一段時間。

他剛從沈昭華那裏聽說了一個天才隕落的故事,難免擔心起林知夏的安危。

如果將來的某一天,江逾白勝過了林知夏……他一定會不驕不躁,不讓林知夏感到憤怒和惶恐。

江逾白一邊沉思,一邊跟著沈昭華。他們一行人走進了海洋深水實驗室的大門。

林知夏開心極了。她繞著沈昭華轉了一個圈,興致勃勃地問道:“沈老師,那個就是海洋深水實驗室嗎?”

“是的,”沈昭華飽含耐心地解釋道,“它能模擬深水海洋的風、浪、潮流,包括颶風和奇異波浪。”

“好厲害!”林知夏誇贊道。

眼前的場景難得一見,林知夏被好奇心驅使,扒住了一扇玻璃窗。她目不轉睛地盯著水池。她看見一個關於“深水設備的流體動力性能”的實驗正在進行中。

龐大的水池內,廣闊的水面被颶風吹出波濤,水浪攪碎了一池燈影。這水池深不見底,四面鑲嵌著特制的不銹鋼“消波灘”。

這種“消波灘”,能夠抵禦風浪帶來的強烈沖擊力。

林知夏看得出神。

朱嬋喊了她一聲:“林知夏?”

林知夏扭過頭,開心地回應她:“姐姐。”

朱嬋心頭一軟,連忙提議:“我帶你去看我們的數據采集系統吧。你見過計算機集群嗎?就是高性能計算的具體實現。”

林知夏格外雀躍:“好的,姐姐!我知道計算機集群,相關論文我也看過!它的英文名是Cluster,它能把一個集群內的所有計算機的運算能力綜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系統的處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