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2/4頁)

他們擔心皇上,也擔心保康;裕親王哭著勸說皇太後和長公主去休息,長公主臨走前一把忍不住抱住保康,哭得不能自己。

“好孩子……好孩子……”

保康也哭。

保康感受到長公主心裏壓抑的痛苦,雙臂抱住他的力度,默默地安慰她。

…………

保康和哥哥們弟弟們一起守夜,白天跟著守靈,肉眼可見地消瘦下去。

他們只能代替長輩們身體上的勞累,皇太後、長公主、皇上、裕親王心裏深處的哀痛,無人可懂。他們的痛苦,誰也不能說,只能流淚哭泣。

本該有親生兒子服斬衰大孝,打頭哭靈守靈的葬禮上,缺了那個“人”,皇太後、長公主、皇上、裕親王怎麽不過度哀痛?

他們痛苦,他們一想起“他”因為無法給太皇太後送葬會有的痛苦,心裏更是痛苦不堪。

皇家、皇家?茫茫宇宙,大千世界,生生死死,世事紛紛,誰能回答?

誰也不能回答。保康不知道為何長輩們這般痛苦,他擔心這邊的親人,也擔心他師祖,更因為他師祖傷心的時候他沒陪在身邊,更難過。

皇後娘娘擔心兒子,瞅著空兒就一邊給他擦眼淚一邊哄著他:“自古以來啊,人對自己誕生、成長,死亡,一直都在探求一個平衡。”

“所有喪葬禮儀的宗旨,既要讓死去的人滿意,也要讓活著的人安寧。保康要知道葬禮不是只傷心的事,是嚴肅的事。”

保康眼睛紅紅的看著額涅:“那額涅,保康的師祖……也知道嗎?”

“知道。你師祖前兒不還給你寫信,叮囑你注意休息?”

保康的眼淚又出來。

師祖擔心他,但師祖也肯定在傷心中。

否則師祖不會讓大喇嘛代筆給他寫信。

保康心裏都知道,可是保康也不能讓他額涅一直擔心他。

或者世間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生離”的時候,離開的人奔向夢想,留下的人最難過;“死別”的時候,去世的人再無牽掛,去世之人的親人最是哀痛。

太皇太後的整個葬禮,整個康熙二十七年,舉國齊哀,風光大葬,葬入孝陵旁邊的一個地方,在先皇的孝陵的邊上。

一切順利,就是老天爺也好似知道了什麽一般,今年大清高風調雨順,水災幹旱地震啥的,什麽都沒有。唯一的一個事情,就是太皇太後下葬孝陵,而不是福陵,不符合禮制一事。

為此朝堂上吵成一團,基本都是反對,皇上和裕親王本就在哀痛中,對此自是怒火滔天。

可他們什麽也不能說。

單單一句“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無法說服天下人,為何太皇太後不葬去太宗的福陵。自古以來,女子都是和夫君一起安葬不是嗎?自古以來,女子都是和夫君合葬後,一生才是圓滿,不是嗎?

最終還是師祖給皇上來了信,保康和他汗阿瑪據理力爭,皇上下定決心送太皇太後下葬。

保康的原話:“女子為何一定要陪葬男子?無稽之談。都是男子自己制定的制度,還說什麽‘自古以來’。自古以來,單獨安葬的太後也不是沒有;自古以來,男子陪葬女子的,也不是沒有。”

還說什麽“父系社會之前的母系社會汗阿瑪忘記了嗎?”

親親汗阿瑪對熊兒子沒奈何,又怕他真急眼了去闖朝堂,加上他汗阿瑪的來信,加上他最近心力交瘁,也沒多思考地,直接在朝堂上訓話,大意:母親和兒子葬在一處,也是符合人情天倫法理。

這就是大清朝的規矩。你們不答應,朕就公告天下,讓天下人來說說母子倫理和夫妻倫理布拉布拉。

這可捅了馬蜂窩。

滿朝大臣齊齊哭天抹淚的,又是講夫妻大義,又是講男女尊卑,又是講古法古禮……最後都捏著鼻子認了。

為此,保康從鼻子發出一聲冷哼,特振振有詞地和他額涅說:“額涅將來若不想和汗阿瑪擠在一起,也要單獨一個地兒,也挺好。他們誰敢不答應,保康和他們大戰三百回合。”

氣勢洶洶的小樣兒,直接把他額涅說傻了,反應過來後就一連聲叮囑他“千萬不能給你汗阿瑪知道”。

“誰都不能這麽說,和任何人都不能說,知道不?這不光關系到你汗阿瑪的顏面,世人還會議論說額涅是不是被廢了,才沒有陪葬……”

皇後娘娘越發越嚴肅,保康點頭答應,她還是不放心。

兒子的想法和世人不一樣,總是“語出驚人”。皇後娘娘小心翼翼的,拐著彎兒解釋:“太皇太後,這是特例。”

“太皇太後當年……太宗皇帝,獨寵宸妃娘娘,也就是太皇太後的親姐姐。而太宗皇帝的原配妻子,乃是太皇太後的親姑姑。太皇太後說不想去打擾他們,也是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