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顧炎武的一生, 可謂坎坷。

江南自古富庶, 也是文風昌盛之地,文化世族和豪門右族、科舉簪纓世家比比皆是。顧炎武出生在江蘇府的著姓望族顧家, 繈褓中的時候過繼給一個去世的堂伯, 有嗣母照顧他長大。

嗣母對他的一生, 影響巨大。

顧家, 是當地的原住民,但是他們不是江南勢力最大的人。自從五胡亂華晉室南渡, 王、謝、庾、蔡等等北方士族來到江南, 受打壓的便是江南本地人。

顧炎武生活的昆山、太倉、嘉定一帶,向來是北方士族染指甚深的區域, 作為土著世家之一的顧姓後人,顧炎武自小便明白擠壓中生存的艱難。

人和人之間的競爭無處不在,一個地方的資源就那麽多。朝代更替, 時代輪回, 顧、陸、朱、王這些土著大姓代代人飽含酸楚,卻也血性尚存, 他的嗣母便是其中之一。

嗣母寡居,一心照顧他長大。家道中落,生活困難, 嗣母更是嘔心瀝血,一切只為了他將來科舉高中、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白天辛苦紡織做布賣, 晚上自己讀書到二更, 也領著他讀書到二更, 培養他學習的興趣。顧炎武在這樣的母親身邊長大,自然也是堅強且好強。

十八歲參加科舉,奈何因為他“太過博學”答卷不符合科舉規矩沒有高中,幾次科舉失敗後顧炎武對於科舉之事心灰意冷,幹脆四處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按照自己的愛好學習讀書。

他為人仗義,學問又好,家世也好,家產這些年也蒸蒸日上,江南的巍科達官、鴻儒顯貴、望族名流紛紛接納他,他也確實交到很多朋友。

可是,天下要亂了。

顧炎武三十歲,李自成起事,顧家作為當地望族之一被搶劫一番;明朝亡了,大清入關了,他和很多江南士族一起抗清,他的家裏又被搶劫一次,這次是因為江南的奴仆起事。

江南的很多名門望族在前面抗清,家裏被奴仆搶劫一空,前朝徐霞客的後人一家還被打殺一番,只有回娘家探親的一個孫媳婦和兩個孩子逃過一劫。顧家也一樣。

還有那勢利小人利用奴仆起事,趁機要奪取顧家田產。

這些困境顧炎武都不怕,可是這般情形下,如何匡扶漢統恢復大明?江南很快被清朝占領,有人投降,有人掉頭打漢人同袍,有人出家,有人投河……他的嗣母,絕食而死。

國破家亡。

顧炎武傷痛之下,棄筆投戎,堅決反清。

可能,大明的氣數真的盡了吧。他投奔的南明弘光政權,隆武政權相繼滅亡。明明中原的漢人這麽多人,明明滿洲的人那麽一點點,為何就給關外的滿洲人做了天下?

吳三桂的大軍嗎?孔家的大軍嗎?為何漢人打漢人寧可給滿洲人坐天下?

他想不通,他和很多血性漢家文人一樣,有著天然的華夏正統的文化優越感,他無法接受華夏被蠻夷統治的事實。

他奔波在海上,試圖聯系最後的抗清勢力鄭家,可是他被牽連入獄,這是他第一次蹲大牢。

顧炎武四十二歲,昆山另一個家族葉姓,欲得顧炎武家的田產之利,唆使顧家家奴陸恩,以“通海”和勾結反清勢力兩條罪名告發顧炎武,逼迫顧炎武放棄田產之利。顧炎武不肯就範,憤怒之下一刀殺了家奴陸恩。

陸恩的家人便與葉姓結盟,共同成了顧炎武的仇人。他們一邊堅持與顧炎武打官司,一邊不斷派刺客去謀殺顧炎武。

顧炎武的好朋友歸莊為他四處奔走,最後無奈答應錢謙益的條件,打算借助錢謙益的幫助營救好友出來。

顧炎武出來得知真相更為憤怒。

錢謙益——“滿口仁義道德忠君愛國”——“水太涼”——投降大清——現在還要借著收顧炎武為親傳學生的事兒,洗刷他自己“懦弱怕死”的名聲,顧炎武如何能答應?

顧炎武和錢謙益鬧翻,再次離開家鄉。

家族間的爭鬥不外起於經濟,輔以政治,最後又以政治收束。他第二次蹲大牢,顧家和葉家的仇恨也因為政治結束。

康熙七年,年過五十的顧炎武,因為山東萊州黃培新一案再次入獄,很快出來——本來事情就不大,再加上好友歸莊等人的奔走。可是他的三個外甥長大成人相繼出仕朝廷,可是他的好友們,朱彝尊、吳偉業等等人也都歸順朝廷。

顧炎武出來後面對這一切,在他嗣母、家人的墳墓前大醉一場。

朝廷一心籠絡江南士人之心,因為他的關系對他的三個外甥“青眼有加”,他無心理會。

他的好友們顧慮家族和後人,為了施展自己的抱負理想出仕,他除了不再來往,也無心理會。

葉家迫於種種壓力和他修好,他更不想理會。

時事如此,他不去苛責任何一個人。一個人,兩匹馬,一筐書,一支筆,開始遊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