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第6/7頁)

再一個就是,惡性循環。

今年興許只是減少了一小部分的糧食產量,大家夥兒的日子還是能過去的,畢竟前面那些年,地裏的收成都十分的不錯,絕大多數人家都是存有余糧的。

可那是今年。

如果明年的情況並未好轉,反而愈發不行了呢?到時候,只怕就要動用存糧了。可存糧又能捱多少日子呢?

還有種子的問題。

今年其實並非糧食減產,而是糧食看著沒往年那般好,份量減輕了,意味著今年的糧食可能就不大適合留種了。畢竟,種子的好壞關系到下一年的收成,本來用作留種的,就是這一批裏最好的糧食。

對了!

大牛猛的一拍腦袋,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忙起身往外走去。不多會兒,他就抱著幾個小麻布袋子回來了。

“娘你還記得不?我和二牛在鄰縣買了一些糧食種子回來。”

楊冬燕就算本來是不記得的,這會兒都看到了還能不記得?

遂假裝一切盡在老娘掌握的模樣,點了點頭:“記得。”

“其實,那是有人想買一頭小牛犢子,可錢不過,拿糧食種子抵的。”

大牛十分得不好意思,不過就算如此,那種子他也是仔細檢查過的,確實十分不錯。他還想著,這兩年家裏的地沒了他和二牛的侍弄,只怕到時候想選出合適的種子都能,就順便留了下來。

甭管過程如何,這些種子都是十分不錯的。

且數量還蠻多的,應該能種個四五畝地。

楊冬燕忽的想起來了:“地裏收成不太好,豈不是地價就便宜了?”

她依稀記得,豐收年糧食跌價地價卻高,碰上災荒時卻是正常反過來的,糧價奇高地價反跌。

當然,這個是指極端的情況,眼下的確還沒到這個地步。

大牛只搖了搖頭,表示地價還是正常的。其實,要不是因為他們家想買地,跑了那麽多戶人家,一般人甚至不太可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因為確實沒那麽嚴重。

“那這樣吧,都發現了,咱們也不能當做啥事兒都沒發生。今年的糧食都留下,回頭再多買一些糧食囤著。”

楊冬燕想了想,提議道:“你跟二牛別出門了,偷摸著在家裏挖個地窖。”

“咱們家有地窖啊!”大牛十分得不解。

老魏家是有個小地窖的,冬天用來存放蘿蔔白菜啥的,不算大,但因為家裏人口不多,卻也是足夠用的了。

可楊冬燕要的是一個隱蔽的,不為人知的地窖。

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大牛其實還是不太能理解,好在他是個聽話的牛。

只這般,家裏暫定先多買兩畝地,完事之後在家裏挖地窖。為了避免別人發現,可以選擇在後院挖。再說了,其實也沒人會一直盯著老魏家的,前頭的事兒都過去了,如今最新鮮的該是各家各戶的兒女嫁娶了。

像隔壁魏大嫂家,據說就看中了一個好姑娘,正忙著托人從中牽線搭橋。

老叔家好像又要嫁姑娘了,還有幾個年歲也快到了,就算不著急定下來,也該相看起來了。

大家都很忙,暫時沒人搭理老魏家。

趁著這個機會,大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的買下了兩塊地。

那五畝連在一起的中等田,最終還是沒買。不是出不了這個錢,而是那地方距離礁磬村太近了,甭管是自家耕種還是賃出去,都免不了將消息透出去。

橫豎田產有的是,也沒必要糾結這一塊。

老魏家買的兩塊地,一塊就在村裏,跟他們家原先的地離得非常之近,可惜就是品質不太好,屬於勉勉強強算是中等的田,實際上應該是偏下等了。不過離得緊,面積也不小,足足有三畝半,關鍵是價格便宜,才花了十八貫錢。

這也是為什麽老魏家無視了這個品質的緣故,主要還是便宜,差點兒就差點兒吧。

而另外一塊地,離得就略遠了。只是楊冬燕算著明面上家裏有二十八貫錢,才花了十八貫錢,賣家還是本村的人,那簡直就是分分鐘打聽出詳情的。所以剩下的錢還是得花出去。

又折騰了一段日子,買下了間隔兩個村的一塊地,大概一畝半的面積,田倒是好田,十貫錢花得一點兒也不冤。只是這個距離的話,就算大牛二牛來年不出門了,來回也太費時間了。

最終,那一畝半的田被賃給了那個村的另外一戶人家,約定了拿三成收成當佃租。

等搞定了這一切後,大牛整個人都瘦了兩圈。

二牛也沒享福,大牛往外跑的時候,他正忙著當牛做馬的推磨呢。結果,氣人的是啥呢?他這邊才剛磨完了,窩頭放學回家來報訊,說人家托他給家裏帶一句話,要賣壯年驢子,兩貫錢。

方氏一口答應,第二天送窩頭去上學,順便就將錢給交了,領回家一頭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