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第5/7頁)

“錢倒不是問題……”楊冬燕遲疑了一番,隨後指派大牛二牛先去瞧瞧,不能對方說是中等田就是中等田的,親眼瞧過總歸能安心一些。

大牛點頭答應,說明個兒一早就跟方氏一起去瞧瞧。

索性買地一事不著急,況且雖說秋收已經過了,但也不是每戶人家都幹完活兒了,碰上動作慢的,指不定還在地裏忙活呢。

楊冬燕的心態就很好,誰讓她上輩子買地都是幾百上千畝的買的。哦不,她上輩子那就不叫買地,而是叫買莊子。直接將田產連帶山頭,包括原本就生活在那裏的莊戶全都一起買下來。

唉,往日如煙……

真他娘的懷念啊!

楊冬燕只顧著懷念往昔,窩頭卻是興高采烈的。秋收假長歸長,其實也就半拉月,他馬上就可以去上學了。

總得來說,老魏家這邊是屬於忙碌中帶著喜悅的,哪怕之後大牛和方氏又將其他村子跑了一遍,就為了尋找合心意的地,也是樂顛顛的。

直到窩頭再度開學的三天後,大牛臉色凝重的找了楊冬燕。

“咋的了?你這是啥表情?買地的事兒黃了?”

楊冬燕就很納悶,按說就算黃了也沒啥的,他家能看中的地,別家也一樣能,只要沒到最後一刻,賣家換了交易對象,都是很正常的。

可大牛卻搖了搖頭。

拖了一把凳子過來坐下,他臉色相當凝重的告訴楊冬燕一個消息。

今年的收成不太對。

楊冬燕一臉的茫然。

秋收都已經結束了,各家各戶的糧食都應該已經收上來了,這個時候才跟她說收成不太對?

“其實咱們家今年的收成就不太好,我想著,會不會是地裏沒人管著,這精心侍弄田地,跟隔三差五的照看一下,肯定是不一樣的。”

大牛耐心的跟楊冬燕解釋著。

其實單論他們老魏家的話,那麽就不是今年的收成不太好,而是連帶去年就已經大不如前了。這也是沒辦法,以前大牛二牛極少出門,他倆雖木訥不愛說話,但卻是老莊稼把式,侍弄田地的好手。可隨著兩年不斷的外出,肯定沒辦法像往年那般精心侍弄田地了。

所以在發現田地減產後,大牛二牛雖然是不太高興,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可那是他家!

別人家多半還是有認真侍弄田產的。多數莊稼人,就是靠自家的那幾畝地養家糊口過日子的,怎麽可能不精心侍弄呢?那是恨不得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撲在田地上頭。

結果跑了這幾天,大牛就發現,不止一個人說收成不太好。

一開始,他還沒太在意,因為減產的數量還屬於能控制的,誰家的田產也不可能每年都收獲一樣份量的糧食,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有個高低起伏的。

可隨著跑的人家越來越多,類似的話也是越來越多,大牛不由的心裏打鼓。

終於他忍不住去找了老叔。

魏家老叔是真正的老莊稼把式,種了一輩子莊稼的那種。甚至於,連大牛二牛都是他一手教出來的。

“老叔也說了,他家今年的收成也很一般。”

很一般就代表著,這個收成是能養家糊口的,不至於讓家裏人挨餓,日子也是能過去的。

但感覺就是有哪裏不對。

楊冬燕聽得一愣一愣的,說真的,她完全是白瞎了鄉下出身,兩輩子對於田邊地頭的那些事兒,都是兩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的。

不過,就算不知道具體是怎麽一回事兒,但鬧災荒糧食歉收這種事兒,她還是聽說過的。

努力的回想了一下,上輩子碰上這種事兒她是怎麽做的?

上輩子的年輕那會兒,要不是碰到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幹旱和蝗災,她和她男人壓根就不會背井離鄉的逃難。也是因為各地都出現了很嚴重的災荒,才有了後來的戰亂四起。

說白了,普通老百姓就是盼著安穩過日子,只要能吃飽穿暖,哪個都是安安分分的。可一旦連吃飽都成了稀罕事兒,眼睜睜的看著家裏的老人和孩子餓死……

那還安分個屁啊!

豁出去一切還能掙出一條活路來,安分守己最後只能淪落到等死的結局。

至於等上輩子的後來,楊冬燕記得每次聽說哪裏遭災了,王府都會撥錢撥糧去賑災,也會定時在城門外施粥。

……

然而這些經驗放在眼下,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絞盡腦汁的想了半天,楊冬燕小心翼翼的開口試探道:“那興許,明年會好的?”

“希望吧。”大牛還是憂心忡忡的,他本來只是自己覺得有些不太對勁兒,在跟老叔交談之後,又得知以前每次遭遇大災荒都是要預兆的。

像水患,多半都是連日暴雨來襲,河床淤泥堆積未曾及時清理。

又如旱災,除了久不下雨外,前幾年也會發生類似的減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