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3/4頁)

“是,”音未落地,人已不見,只余殘影。

皇帝挑起唇角,眼中星光透著刺骨的寒,手指輕撚著玉扳指,上揚的嘴角又漸漸落下。帝後大婚,該普天同慶,除大赦天下,他還要減免賦稅。百姓富足,是國之幸。

“皇上,”範德江輕手輕腳地入了殿中:“地壬有稟,今兒下午奉安國公府的九姑娘去給貴主添妝了,兩人在屋裏說了好一會子的話。國公府的九姑娘離開後,貴主在門口站了足有一刻。”

“是嗎?”皇帝收回盯在山河千秋牌匾上的目光,調頭回了殿上坐下:“兩人都是快成親的姑娘,說幾句私己話也無什。”

既然您說無什,那他就放過了。範德江還有一事要上稟:“皇上,太後召見了藤蘭閣那位。”

她倒是不忌諱,皇帝拿了朱筆繼續批復奏折:“由著她們吧。”無外乎就是一個棋子跑了,再找一顆棋子罷了,只朱氏女可不是個乖順的主。

不能由著呀,範德江皺眉,下意識地壓低聲音:“皇上,您是不是忘了一事?”自大靖建國以來,皇帝並非是唯一一位登基後才娶妻的君上,“今兒太後除了召見藤蘭閣那位,還請了柔嘉公主,派了田女官去了趟戶部。”

皇帝手下一頓,擡眼看向範德江:“她相中了哪幾個?”

前朝有規制,皇帝娶妻,要同納四妃嬪。最早在六朝時,這四妃嬪是由鳳主擇,充作陪嫁。後來因怕鳳主在後宮權大噬君,便慢慢地轉變為君王娶妻納妃。

大靖並無這規制,只太宗皇帝在位大婚時,當時的太後為太宗的子嗣想,做主納了四嬪,這就算是有了先例。

“武靜侯家的韓氏璐女、吏部侍郎孔氏雨晴,還有寧誠伯府二房的李氏安馨,”範德江抱緊拂塵,太後回宮這半年大概盡在盤算這事了,瞧瞧多惡心人,“因著朱嬪入宮至今,您未……也算一個,剛好湊齊了四角。”

“李氏安馨就算了,朕不喜歡,”皇帝彎唇一笑,太後挑的幾個都是有心覬覦皇後之位的人,想的是什麽他也清楚,“延陵總督徐博義。”

恪王的嶽丈,範德江立馬接住話往下說:“徐博義尚有一嫡幼女,年十六,還待字閨中,去年秋就回了京,也赴了柔嘉公主府的紅梅宴。”

皇帝點首。

範德江兩眼珠子滾了一圈,未等到話,又繼續說道:“據聞徐家幼女容貌更勝恪王妃。”徐博義的嫡長女徐氏雅雯,在靖文二十四年大選時,一詩一舞動京城,絕色的容顏更是引得已成年的四王相爭。

當年先帝將其賜婚皇三子恪王時,還引得不少世家遐想,就是懿貴太妃不太喜歡恪王妃容顏太盛。

“去知會太後一聲吧,”皇帝面上沒了笑,按先例這四妃嬪是要在帝後大婚前入宮侍奉。皇後還沒進門,太後就先給她添堵,但願丫頭別拿著張冷臉朝他,這不關他什麽事。。

六月初六,太後同下四道懿旨。武靜侯府韓氏璐女、延陵總督徐博義之女徐氏雅琪、吏部侍郎孔翔之女孔氏雨晴為四品嬪,於六月十二進宮侍君。

聽到這消息時,燕家三位夫人恰好就在寧誠伯府寧余堂,多有氣惱,可有先例在前,也不能說太後做得不對。

早知會有這一出,李安好是心無波瀾,見祖母和三位舅母面色不好,還有心出言勸慰:“這是太後懿旨,又不是皇帝聖旨,不用擔心。”再者要進宮的那三位,就算這時不入宮,明年大選還不是一樣要入宮?

端著一張圓臉,燕茂庭的夫人燕張氏不忿說道:“咱們大靖朝又沒這項規制,若太後無心,這事也不會有朝臣會提起,”照她說就是故意的。

“說這些有什麽用,”燕景氏嘆氣:“只一點,皇帝膝下子嗣單薄,太後為皇帝納四嬪就在理上。”

老夫人撚著碧璽佛珠,看著孫女,心一揪一揪的疼。

隨著帝後大婚之日的到來,京城街道是一日三掃,臨街的店鋪家家都貼上紅囍,掛上紅綢。站在街頭一眼望去,那盡是喜慶。

六月十一起,順天府尹親自領兵衛全城布防。六月十三,關閉京城四方城門。

六月十五日,寧誠伯府大開府門,辰時第一擡嫁妝出府,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響徹整條巷道。禮部尚書和內務府總管各拿一本冊子站立在府門兩旁,三百六十六擡嫁妝直至午時才走完,真真是十裏紅妝。

這晚,兩房人都聚在寧余堂用膳。膳後寧誠伯是欲言又止,終什麽也沒說,遞了一沓銀票過來。李安好也沒客氣,讓九娘收了。

錢氏雖為繼母,但也是母親,跟到汀雪苑,還沒進門就瞥見那些神情肅穆的宮人,也不敢跨入,拿出早先準備的東西,塞到李安好手裏,就頭也不回地匆匆離開。

“姑娘,旬嬤嬤在堂屋等您,”寶喬面上隱含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