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故國神遊(77)三合一(第5/6頁)

這消息不僅是官府的折子上有體現,各地的駐軍也有相應的反饋過來。

乾隆皺眉,“沒有人在背後指使,事情能迅速發展成這個樣子?”

不可能!

吳書來在邊上磨墨,“萬歲爺,這要是人都湧到京城,那就什麽事都可能發生。京城就這麽點地方,供養不了那麽多人吃喝的。這若是供養不足,是要亂的。京城若是起了亂子,可就壞了。”

是殺還是不殺!

乾隆給沿路的駐軍下旨意,若是發現異動,格殺勿論。

可就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往京城去,沿途不偷不搶的,這也說不上是異動吧。百姓沒去京城的權利嗎?

所以,殺是殺不得的。

可要是真這麽進了京城,人多沒有吃喝,怎麽會不起亂子。那時候若是殺人……怕是南邊要亂!

“攔!”乾隆下令,通往京城的各個路口重兵把守,不得放人靠近京城。

可這也不是個事呀!人擁堵在城外,城外的百姓跟著遭難。本來不亂的人心,隨著這些進京請願的人,也會跟著亂起來。

書院是在城外的,之前派來的多出一倍的兵力倒是有了用處。分出一半去守好醫館。尤其是女子醫館那邊,別叫人給沖撞了。

隨著湧入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乾隆徹底的睡不著了。傅恒進宮到,“萬歲爺,再這麽下去,只能開倉取糧了。這糧食一旦用了,這些請願的百姓若是再出亂子,咱們可連最後的儲備都沒有了。”

京城就真的不攻自破了。

可要是不給糧食,這是馬上就要出亂子的。

人多,不讓進城。天氣卻一天天的冷了,夜裏寒氣重,再加上下了兩場雨,好些人連個躲雨的地方都沒有,吃不好睡不好風餐露宿之下,能不病倒嗎?

三伢子擠出人群,跑到周圍的村子裏,周圍的百姓不敢開門,家家戶戶的大門緊閉。一有人敲門就拿著刀斧在裏面小心的應對。

三伢子只是想要一碗熱水,因為三叔病了,躺在泥地上,高熱不退。他把三叔托付給同鄉,過來討要一碗熱水。

這家人先是小心的問,然後從下面卸掉門檻,一碗熱水是從門檻裏遞出來的。裏面的人惡聲惡氣的,但三伢子知道,他們也害怕。

他想說,我其實也是好人,我從沒幹過一件壞事。我生的笨,啥也學不會,但好歹靠著一些苦力,做點運輸的活計,還能養活家裏的老娘。後來,因為幹的好,廠裏願意要他,只要有活就去扛活,一個月怎麽說也有一二兩銀子的收益。這些銀錢,小日子就能過了。可誰知道,朝廷不讓跟洋人做生意了,要殺了洋人的頭,廠子辦不下去了,自己當時就沒活幹了。不僅自己,整個城的人好似大半都清閑了下來。

沒有收入來源,又積蓄的還好過。家裏孩子多人口多的人家,當月掙的當月花,說揭不開鍋就真扛不住揭不開鍋了。本來好好的日子,上面一句話下面就過不成了。哪有這樣的道理?

自家還有幾兩銀子,可娘親病了。撐不到兩月,就得斷頓。他把娘托付給嬸嬸,和三叔一道兒來了,就想來求求皇帝老爺,給大家一條活路吧。

可誰知到了地方了,皇帝老爺不見,把大家攔在外面,吃的沒有,喝的沒有,住的沒有。要什麽沒什麽。大家帶來的幹糧來的路上都吃完了,帶了些不多的銀子,是回去的盤纏。這幾天在這裏,還是花用了一些的。說實話,在這麽下去,大家返鄉的銀錢都不夠了。這是要一路討飯回去嗎?

可討飯一定能活著到家嗎?到家了,家裏也斷頓了,上哪找辦法去?

許是留下來,留下來總還有一條活路也不一定。

有人不停在人群裏給大家打起,說朝廷肯定不會看著大家聚在這裏不管的。就算不想理他們的死活,難道城中的百姓的命也不要了嗎?這現在京城跟圍城了一樣,進不去也出不來,那麽多百姓能不急嗎?

於是,三伢子就留下來,他也信之前的傳言,說百信是個好皇帝,愛民如子。皇子的名聲那麽好,怎麽可能不管百姓呢。

誰知道撐了幾天連下了兩場秋雨,說真的,這幾年他都不曾受過這樣的苦楚了。三叔病倒了,同鄉們之前的情緒開始蔓延。他端著水回來的時候,一路都是謾罵聲。

罵來罵去,都是罵皇帝的。

說皇帝是假仁善,其實就是一昏君。

他擠過去,想著實在不行,就真得豁出命去找郎中給三叔開藥去了。

正說著,遠處就喧嘩起來了,說是惠民處開設了粥棚,叫大家別亂別慌,肯定不會看這大家餓死的。緊隨其後,醫館每日裏有人不斷的熬湯藥和熱水,分了好些個地方。

三伢子端了熱粥和湯藥,眼淚吧嗒吧嗒的掉。他想起那給他盛藥的大娘說的話,“別謝我,謝謝老娘娘。老娘娘慈悲,沒有老娘娘,就沒有惠民處,就沒有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