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第3/3頁)

天子陵的規格,悄悄?

裴曦說:“事急從權,那些儀式以後再補,你再悄悄地把棺材搶救出來。你是要儀式還是打算以後挖煤,從煤坑裏找……山塌下去,那麽多陵墓,要是棺材摔散了,都不好認誰是誰。”

羽青鸞盯著裴曦思量半天,極為艱難地點頭同意了。

這事,還不能讓裴曦去辦,得她自己安排人去,於是她把太祭招來,讓他回去悄悄地把她父母、兄長們的棺材挪出來另行安置。

太祭當場跪了!

最開始時是不敢答應,待南疆王問他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保全她父母和兄長們的屍身時,他只能答應。

羽青鸞再三叮囑他,一定要秘密行事。

太祭都無語了!正經的嫡出後代,本該正大光明理直氣壯地遷陵的人,搞得這麽鬼鬼祟祟。

可沒辦法,路不通,喬世侯封地卡在那呢。其他人過去,喬世侯封地的人睜只眼閉只眼就放過了,也管不過來,南疆王要是去遷天子陵路過,不要說喬世侯府,沿途各公侯府都坐不住。

這事傳出去,天下都得動三動!

羽青鸞出來的時候,帶了五萬人,之後打沒了兩萬多,又由孫茂、孫密招新軍訓練,如今擴充到十萬人。產鐵量有限,且還要供應民生發展,煉鋼跟煉銅又不一樣,鐵制兵甲上不太跟得上,很多人裝備的是銅甲和銅戟。

裴曦跟羽青鸞回到巨木城時,都深冬了。

回鸞城過年的事不必考慮,大冬天的,不時的下幾場小雪,水淺的地方都結冰了,羽青鸞發兵往京城方向去。擋在進京路上的不止喬世侯府的封地,還有她的那些庶出姐姐弟弟們的。

她父皇的兒子死得多,庶女對天子大位沒有威脅,除了正常病逝的,沒那麽多意外過世的。嫡庶有別,羽青鸞又是被承泰天子養在跟前,庶出公主們跟羽青鸞幾乎沒有交集。

對於羽青鸞來說,最多就是知道有這麽個人,大概是個什麽情況。

大鳳朝經過這麽多年戰亂,庶出公主們的根基淺,便是有母族依靠,封地都讓母族吞並了。封地離母族遠的,早讓周圍的公侯們給打沒了,連屍骨都已無處可尋。

羽青鸞到了她們的封地,才真正見識到什麽叫做戰亂流離。那些飽受戰亂摧殘的地方,莊稼地裏滿是枯黃的野草,城裏的房子塌了,路旁到處都是白骨,還有新凍死在路旁的屍體。滿目瘡痍,幾乎看不到任何生機。

她拿城後,便讓太蔔司帶著人去收殮路邊的屍骨,為他們祭祀超渡。

裴曦則忙著賑災。

沒旱沒澇沒蝗蟲,人們過得卻是要糧沒糧,要穿沒穿,每天都在餓死凍死人。他先開設賑災的粥棚,搭了收容災民的茅草屋,爭取不再有餓死凍死的,之後再由羽青鸞派的官員進行安置,給他們劃地、借糧食生產工具等。

羽青鸞想早點打到京城,面對這樣的情形,也只能穩下來。

幾乎都是空城,與其說是打仗,不如說是賑災,軍糧都先挪用了部分出來,再從巨木和南疆調糧補充。

大軍行進還算順利,很快,她便到了老六瀚公的封地。

瀚公的外家擁立他為瀚王,沒有天子詔書,連金印都是自己鑄的。

羽青鸞從來沒承認過他的王爵。

瀚王窮,但外家富。他的外家趁亂起勢掙下偌大的家業,不甘心白白拱手讓給羽青鸞,於是把瀚王拱出來,囤重兵以禦南疆大軍。

瀚王這麽多年在外家的鼓吹下,心心念念地惦記著天子大位,見到羽青鸞的大軍壓境,親自出城在陣前與羽青鸞見面,努力說服羽青鸞擁立他當天子,許她種種好處,順便對羽青鸞之前的續國祚說辭進行了委婉的反駁。不管誰當天子,都依然是大鳳朝,大鳳朝的國祚並沒有受到危脅。

羽青鸞聽完他的話,對他沒有任何語言,直接下令攻城。

瀚王騎著馬、帶著護從,還在兩軍陣前。

隨著他嫡姐一聲令下,先是黑雲般的箭雨從頭頂上飛過,緊跟著便是列成軍陣的大軍沖過來。他拔出佩劍想要抵擋,玄甲軍壓根兒沒搭理他,從他的身邊過去,直奔城墻。

他當即調轉馬頭,想回去守城,待看到玄甲軍的攻城車出來和大軍的氣勢,又膽怯了。他幾翻猶豫,扭頭朝他嫡姐看去,正好與她望來的視線對上,莫名膽寒。他突然想起死在兩軍陣前的羽飛鳳。

他如果調頭回城,今天,這裏,就是他的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