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第2/3頁)

五十人的攻城隊,把攻城車架好,便推著車子朝著城門口前進。

很快,他們來到城門下。

大圓木的頂端裝備的是削尖的鐵頭,他們將鐵頭尖銳處對準門縫開始撞。

南疆的箭雨連發三波,壓得城墻上的人擡不起頭。

三波箭雨過後,南疆的攻城大軍已經到了近前,攻城車略慢些,步兵們到了城墻下後,便取出抓墻的飛爪勾往城墻上套。

各封地的城墻都不太高,通常只有丈余高,又是土墻,爬起來很容易,徒手都能往上爬。有了繩子借力,爬起來便更加容易。

守城的人拿的是長戟,砍繩子並不方便,即使有貴族佩帶有銅劍,也很難一下子砍斷兩指粗的大麻繩。他們砍繩子的功夫,對方早順著繩子爬上來了。

想把那大鐵勾取下來,大鐵勾卡在城墻上,深深地陷進土裏,後面還掛著人拉得筆直,很難取下來。

他們往下方射箭扔石頭,對方有盾牌擋在頭頂上,能起到了作用非常有限,即使有人被砸落下去,也擋不住更多的人爬上來。

十六位封地主在這裏,再加上環抱城原來的守軍,足有兩萬多人,他們遭遇到的卻是南疆王大軍的無情碾壓。先是有人爬上城墻,立下一杆大旗,大軍中傳來如雷般的歡呼聲,所有人跟瘋了似的往前攻,再是城門被攻城車撞開,攻城大軍如潮水般湧進城,所有擋在他們進城路上的披甲人和戰奴紛紛倒在血泊中……

那些前來議事的封地主見勢不妙,趕緊調頭就跑,他們連自己的車駕都顧不上,帶著親隨騎馬奔逃。

環抱城的封地主見到這陣勢,腦袋裏一片嗡然作響。他只是想談,想多保留點好處,南疆王竟然直接開打……還一舉破城。

他看向勢不可擋的南疆大軍,再看向節節敗退要麽逃亡要麽戰死的守城軍,果斷地下令投降。

環抱城的封地主一降,其隨從紛紛扔下武器抱頭蹲下投降。

嚴冽進城,先讓人捆了環抱城的封地主,南疆大軍封鎖了各街道、侯府、環抱城中的大貴族豪商們的府邸,又再將投降的披甲人和戰奴聚到一起嚴加看管,同時派人清點戰損和戰獲,以報戰功。

拿下環抱城、鹿角、林原的消息,陸續抵達花丘。其中環抱城的收獲最豐,俘虜了披甲人、戰奴兩萬余人。鹿角和林原的守軍少,只有幾千人,俘虜不多。三座城都是完好無損地拿下了城,而這些城因為離南疆近,好幾年沒進貢,也不用給那些累世公侯府交錢財,養得極肥,倉庫中堆滿了糧食布匹。攻城奪地是功勞,俘獲更是大功勞。

沒抽到簽出戰的門郎將邱駱直扼腕,對著自己的手,連續呸好幾口,臭手氣!

捷報、戰獲傳來沒兩天,另外十三城的降書又到了。

這次是無條件投降,願任憑南疆王處置。

羽青鸞先下令,占下的三城,各留五千玄甲軍守城,又派遣各衙門入駐。

戶部的戶籍司全面的人員清查、登記造冊和發放戶籍。

土地司收攏所有土地進行統一規劃,再安排開墾建設。

開墾的方式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用戰俘,那些底層披甲人或戰奴出身的戰俘,罰為苦奴三年。三年後便可提交申請,經考評通過後,發放戶籍放為良民。

第二種是承包給有實力開荒的大豪商或貴族。他們都是在南疆搞開荒建設的,有著天然的優勢,更有效率。

第三種則是招募那些失地的良民開墾原本屬於他們自己的土地,一年時間為限,如果耕種出來的糧食達到南疆的產糧標準,熟知南疆耕種管理標準的,交納完當年的稅收後,歸還耕地並且發放地契。如果種滿一年,耕作方式嚴重不達標者,土地徹底收歸南疆朝廷另行安排。

隨著南疆各部衙門遷入三城,有醫院、學堂、作坊、商鋪等也都跟著遷了過去。

裴曦早在開戰前都已經準備好遷入工作,將春耕要用到的各種物資和管理人員都調備齊全,等到攻下城,那些俘虜就是現成的勞力,直接投入到了生產中。

遞交降書的十三座封地好收,難的是收下後的治理。

南疆如果要治理這十三座封地,必然要分出去大量的人手、物資,首先農耕工具就更不上,拉慢生產。一旦占下另外十三座封地,那麽,南疆必然要去三座已經起勢至少擁有十幾塊封地的大封地主接壤,稍有不慎就會發生遭到三面夾擊,以一己之力與六十多個封地開戰。

南疆的儲備還不足以支撐這樣的大戰事,一旦後續供應跟不上,必傷元氣。

可南疆已然發兵,箭已離弦,便沒有不收那些投降封地的道理,且不管南疆收不收那十三座封地,相臨的三個大封地都已經動兵,準備阻截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