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3/4頁)

觀戰的玄甲兵們看得瞠目結舌,然後紛紛暗自慶幸自己跟著門郎將來南疆投奔青鸞長公主。這要是留在京城跟了羽飛鳳,上了戰場遇到孫大才親衛這樣的打法,那……小命……八成是懸了。

最主要的是,來打青鸞長公主,再讓青鸞長公主的軍隊砍死,死了都沒臉見人。

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欠了青鸞長公主的人情或者是借了錢不還的,熟到長公主能叫出他們的名字甚至知道家裏情況。

裴曦跟著孫大才一起來的,來到南疆看到羽青鸞一下子擴編至四萬人,再加上鸞城又擴編到一萬,入冬時節,大冷天的,他的汗水都出來了。

咱們主要還是遠程攻擊為主,用弩,用不著這麽多人。

五萬!現在鑄出來的鐵器,裝備五千都夠嗆,鐵甲他都還不敢造。

他在心裏悄悄吐槽羽青鸞:“你可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話只敢腹誹,不敢說出來,默默地在腦子裏盤算對方的行軍速度,鐵器從采礦到煉制出來的時間,計算了一下又要添多少人采礦。

現在他只能把奴隸拉出去采鐵,把開荒的事情通過承包或者是劃地的方法承包給投奔來的貴族豪商們了。

地,分為兩種,一種是租賃用地,城裏的全是租賃用地,城外開荒出來的是買賣用地。

不管哪種地,都要年年上稅,稅價是根據地的用途和產出來定的。

住房用地的稅最便宜,商業用地是最貴的,糧食用地不僅要交錢還要交糧,但也比以前進貢便宜,所以樂意開荒的人很多。至於會不會出現土地兼並壟斷,他覺得至少幾百年內不用擔心。

大鳳朝的荒地多,版圖比他上輩子的國家略微小一些,而人口數量約摸只有兩三千萬。

整體算起來,開荒比買地要便宜些,就是比較耗時間和人力,沒有一定經濟基礎,沒有銅器不太開得了荒。

大鳳朝的人口數量從來沒有誰去統計過。奴隸買賣頻繁,遊動人口蠻多,也增加統計難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鳳朝的計數方式是“約摸”“若幹”,從幾到幾百都可以用若幹來代替,封地為了少進貢或者是其他目的,也會有一定程度的瞞報,所以裴三郎只能根據封地進貢情況估算個大概人口數量。

不過,眼下還有個當務之急,南疆的城防。

打仗,沒有城墻可以,但不能沒有城事防築建築。這也是他來南疆的主要目的。

從進入邊林到南疆沿途的要道他都看過,當初設立各道關卡,不僅是為了收稅,也是出於防禦考慮,因此險關不少。

人力有限,不可能所有險關都擴建,必須得選一個防禦朝廷進攻的主戰場。

有建造圖紙,且從邊林到南疆這段路,他經常來回奔波,熟悉沿途地形,早有腹稿。

其實對於防禦要塞的觀點,他跟門郎將,羽青鸞還是有點不太一樣的。

門郎將和羽青鸞對於防禦的要求是己方能夠擺得開陣仗,好反攻。他的要求是對方難攻,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最好是臥牛山棧道的地形,只要對面攻不過來,耗都能耗死他們。

羽青鸞考慮得更長遠。她還要防備有實力打持久戰的公侯們聯合進攻。

打仗如果只能防不能攻,非長久之計。

裴曦整合大家的意見,定下選擇可攻可守的地形。有這樣的地形,但要上山鋸樹。

他選的地形是兩座大山中間夾著商道,呈V字形。

他的想法就是把V字形兩側的山上的樹砍倒,用倒下的樹幹築成防禦墻,這樣即使對方攻上來,也可以居高臨下有百年大樹當城墻抵擋對面進攻,最主要的是地勢高,呈俯視之勢,方便架設弩。

羽飛鳳的腦思路,他其實不太懂,就怕打急眼了,萬一羽飛鳳跟他們同歸於盡放火燒山。

砍了樹,設下大片防火隔離帶,這樣即使羽飛鳳燒山也燒不到他們。朝廷大軍要攻過來,得經過砍禿樹的隔離帶,沒遮沒掩的,正好當靶子。

反正開了這麽久的荒,鋸了這麽久的樹,也不差再多鋸兩座山頭和一片隔離帶了。

南疆也要建城蓋房子,正缺木材,隔離帶鋸出來的樹,正好拿來用。

遷來的這些人能自己租地買地蓋住宅商鋪,但像醫院、學校、公園、貿易集市等城市基礎設施,還得他跟羽青鸞來,需要用到大量建築材料,而木料是主材。現成的樹木,自己派奴隸去鋸比買起來便宜得多。

裴曦帶著防禦圖,叫上羽青鸞和幾個門郎將、以及一些受羽青鸞重用、擅長用兵的千夫長們,一起去實地考察建防禦墻的地方。

他到了地方,拿出提前畫好的圖紙,講規劃詳細地講解給他們聽。

他講到一半,就發現氣氛略有點怪異,大家看他的眼神也有點詭異,問:“怎麽?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