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3頁)

一家三口等東西都擡進來,仆人們都撤了下去,才互相問怎麽回事。

鎮國夫人問世子怎麽來了。

世子說,聽到她被當街刺殺成重傷,三百戰奴全部戰死的消息,他爹不能離開封地進京,就讓他帶了三十個披甲人、二百戰奴和家裏所有的金子日夜兼程地趕來了。姜二郎來過一次府上,告訴他,他們母子有皇後娘娘照拂,一切都好,請他稍安勿燥,近日京中頗亂,還是安心留在府裏的好。

裴三郎憋了好久,終於能問了:“娘,皇後娘娘為什麽會把你安頓在她的宮裏養傷?又為什麽會送三千兩金子給你讓大哥襲爵?”

鎮武侯世子:“……”能襲爵了?有金子了?皇後娘娘賞給娘的的?

他原本都以為這輩子湊不齊襲爵的金子了。三郎能掙,還願意照拂兄弟們,父親進京又帶回一千多兩子金子,又讓他看到些希望,以為至少還要等上些年,沒想到竟然……今年就能襲爵了?

鎮國夫人不能說她跟皇後有一起抓戰俘野人賣成奴隸的交情,只含糊地說了句:“當年我曾追隨過皇後,至於這三千兩金子……既是皇後娘娘體恤,也是因為你那……臂弓。”她說得有些咬牙切齒。

她說:“皇後娘娘讓大郎襲爵,我和你們父親進京住進鎮國夫人府。”裴昶襲爵,繼承爵位和封地,他們兩口子就是老侯爺和老侯夫人了,品級仍在,仍住侯府,老侯爺無詔仍舊不能擅自進京。

天子和皇後賜下鎮國夫人府,讓他們搬出去住,那只有一個原因,三郎年幼,還需要父母照顧,自然要跟著他們一起搬過去,由此將三郎以及他造出來的那些物什跟鎮武侯府徹底分開。

鎮武侯府住在武侯街,與那些有封地有甲兵有武力的武侯們往來便利,三郎是斷然不能再住在那裏的。

鎮國夫人府所在的公侯街裏的許多人家早被他們得罪得死死的,那是殺親的仇,沒得解,他家能有今天仰仗的又全是天子皇後,自然不用擔心他們跟那些公侯府上勾結。他們遷過去,再派親隨軍保護,亦可震懾周圍那些公侯。

鎮國夫人再次查看周圍,確定沒人之後,才把其中關節掰碎揉爛了講給兩個兒子聽。

裴昶看向裴三郎的眼神透著豎然起敬。能讓天子皇後如此,三弟真是厲害!

裴三郎懂,帝王心術嘛!

他跟他大哥保持距離,省了天子猜忌,也挺好。

不過,就他大哥那窮封地,皇後的金子只能救急,救不了窮。

鎮武侯世子要襲爵,不是有金子就行的,還得回去找鎮武侯,他必須要有鎮武侯的親筆請奏和鎮武侯大印隨著三千兩金子一起到太內司才行。

這已是七月下旬,已是秋收時節,封地也有很多事。

裴三郎母子二人在京城沒事,世子便要趕回去忙秋收。一年裏的收成全指望秋收,是賺是賠有沒有金子剩下都在這時節,再有年底進京的貢品也得籌備。

自家人,他大哥待他挺好的。他剛到朝城莊園的時候,他哥沒少在背後幫他。他開作坊,他一個七歲孩子派管家仆人出去大批量買毛皮,能沒挨宰也都多虧了這個大哥處處幫襯。

他上輩子,都要被重男輕女的父母打死了,弟弟縮在旁邊連聲求情阻止都沒有。這輩子,他大哥在襲爵那麽缺金子的情況下,他爹給了他一個七歲孩子二百兩金子,他大哥沒有說半句不是,還在暗地裏幫他。

裴三郎做不出冷眼看著兄弟們不好的事來。他哥要回封地,他從宮裏出來也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兄弟倆很可能再找不到這樣說話的機會,於是拉著他大哥聊了聊朝城經濟的發展。

首先,要想富,先修路。從朝城到魯城的路要修通,臥牛山那條路千萬別省。

地裏的產出有限,臥牛山是個好地方,人工播種野生養植可以走起,蘑菇、木耳采下來烘幹制成幹蘑菇、幹木耳賣,各種野生動物也是項產出。如果發現有野菜,試著挪到莊稼地種種,如果能夠種出來能賣得比糧食貴。

沒有烘幹機,土法烘幹,搭個炕,下面是灶眼,上面鋪塊大石板,再用罩子起來,加上鼓風機,小火慢烤熱風吹幹。

養殖雞、鴨、鵝、牛、羊等家禽牲畜,糞便收集起來,曬幹了可以賣肥土的糞肥,也可以建糞池自己漚肥,播種的時候施一次肥,長苗的時候再施一次,到開花的時候還施一次,保證作物的產量會高很多。

他不是幹農業的,那些經驗也就是在鄉鎮長大、去到鄉下見過別人怎麽種地看來的,只能提供大致方向,具體操作還得他哥自己慢慢琢磨。

小半個時辰就聊完了。

鎮武侯世子和鎮國夫人聽得直愣神,然後都挺好奇裴三郎的肚子裏到底還有多少東西沒有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