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3頁)

他們剛回到廳裏,就有鎮武侯府的仆人來請裴三郎回府。

裴三郎當即向陳武侯告辭,趕回府裏,就見到客廳還坐兩個不認識的中年人。這兩人一身貴族氣質,腰纏金鑲玉的帶子,衣服上還繡有鳳凰紋飾,妥妥的皇帝國戚。他當即上前拱手,向鎮武侯行禮喚了聲:“父親”又向來者行禮,“見過兩位貴人。”

來的這兩位是大鳳朝宗室,公爵,一位封號是“望”,稱作望公,另一位封號是“誠”,稱作“誠公”,都在給皇帝打理皇宮內務的太內司任職。

大鳳朝的封地全是城池,不設封國,因此公爵只稱公,不稱“國公”,“國君”只能用來代表皇帝。這個世界沒有太監,內務司也不叫內務司,而叫太內司,其諸多職務由皇親國戚擔任。

望公擔任太內司監司,是太內司的一把手、瓢把子。誠公則是分管領導,在太內司下設的置辦司擔任司掌一職,相當於後世的采購部部長。

裴三郎原以為這二人是為馬鞍而來,結果竟然是為了買手套,天子親口禦指要買他家的手套,讓太內司購置。

鎮武侯雖然是裴三郎的父親,但將來能夠襲爵和繼承家業的是長子,裴三郎是要分家出去的,而這買賣也是裴三郎的,哪怕是為了公平和兄弟和睦,他也不能替裴三郎做主。

望公和誠公活了大半輩子,頭一次遇到讓一個七歲稚童來談皇家內供這樣的大買賣的,神情不免有幾分微妙,看向鎮武侯的眼神是:你沒開玩笑?

裴三郎一聽,買手套呀,那就在商言商唄。不過自家老爹是真給力,連手套這樣的小買賣竟然都能賣到皇家去,不愧是憑著一對石錘五個戰奴就能混到封侯的人,給老爹的三成分紅可真沒白給。

他當即坐下,令小廝把他房裏記在竹板上的產品清單和樣品拿來,當即向二位采購商介紹起自己的產品種類、效用、價格、原材料和生產周期。

手套從粗麻、細麻、羊毛線、兔毛線、毛皮手套,半指的、包住全部手指的各種款式都有。

圍脖就是細麻線、羊毛線、免毛線三種。

襪子因為是冬季,都是羊毛襪,只有一種款,但分男女式樣。

寫有詳細產品信息和價格的竹板標簽掛在樣品上,望公和誠公看貨的同時想價格、材料都方便。

望公問:“鎮武侯獻給天子的手套是哪款?”

裴三郎挑出皮手套,說:“這個,我一共只做了十副。”

望公和誠公都不由得打量起面前這七歲小兒。小小年齡,談起生意那老練勁簡直就像活了三十歲的世族豪商。

裴三郎說:“盡管放心使用,我這手套、襪子、圍脖已經賣遍朝城,但凡出得起家資的都要買幾套禦寒。”

皇家采購自然是買最好最貴的,開口就是羊毛、兔毛、毛皮的先來一千,他們帶走。

生產線在朝城,你讓我現在給你生都生不出來。裴三郎請他們坐下,告訴他們,次此進京的主要目的是向天子獻馬鞍,這些物什都是在朝城造的,這個季節冰雪封路,從朝城運送物資往返京城,最快也要四十天。他是萬萬沒敢去想手套能入天子的眼成為皇家內供,因此沒有準備,如今要織手套襪子還需要再購買毛皮日夜趕工。即使他想立即把貨供上,砍了他的腦袋,他也拿不出來。他給出的方案就是在京城置地買皮料、奴隸開始做,這樣順利的話,十日後就能有產出,之後就能源源不斷地供應太內,不管是五日一送貨還是十天半月一月送貨都方便,當日產當日送也沒問題。

他還說因為自己沒有牧場沒有皮毛產出,所有皮料都需要購買,這又是供應皇家的金貴物不能在皮毛材料上有失,還請二位公爺指點用哪幾家的合適。

在這天寒地凍的京城,貴族們對保暖的毛皮需求量極大,誰家要是沒個牧場或者是沒點皮料供應商簡直活不下去。

裴三郎的手套襪子供應皇家,他們的羊毛供應裴三郎,那就是變相供應皇家了。雖然皇家的皮毛供應已經定了,但能在手套襪子這裏又多一條生財之道,何樂不為呢。

買賣談妥,裴三郎的訂單穩了,供貨商也穩了,還省了他在這人生地不熟的京城寒冬臘月天到處求爹爹拜奶奶地去找大皮毛商救急救命。

望公和誠公出門的時候,都對鎮武侯嘆了句:“你這兒子頗是不凡。”天生的買賣人。不過贊人是買賣人可不是什麽誇獎人的話,沒說出口。

鎮武侯送走望公和誠公,就告訴裴三郎,馬鞍的買賣他已經拿下來了,接下來呢?怎麽辦?

裴三郎說:“買房子、買奴隸、買工匠、制造工具趕緊造出來。我的那具馬鞍送到作坊作為樣品,您今天進見天子的那五具馬鞍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