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2頁)

偷師,讓員工偷學外面高薪挖來的高精人才的技術,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常規操作之一。自己的員工把技術學完,也不怕外面高薪挖來的人拿喬找事了。高薪挖來的人才不想坐吃山空被炒掉,到崗位後就得奮力提升自己,提高競爭力,為企業再創財富。老板不會有那時間自己去搞技術研發,都得花錢招人買技術買勞力。企業最核心的東西就是技術。這些技術哪來的?當然不是老板創造的,還不是從流水的每個兵裏摳出來的。老板確實是團隊的靈魂,但老板要做的是制定方向加調配統籌掌控大局。

五天後,長隨帶著買來的工匠回來時,工棚裏都磨出了好幾副馬鞍的輪廊。

木匠們到莊園的第一件事不是上工,而是迎接了入職考試,裴三郎仔細地檢驗了他們的手藝,把擅長打孔鉆洞的就調去打孔工位,把刨木頭刨得平整光滑的就安排到刨光工位,把擅長雕刻的就安排到雕刻工位,這種專業技術性工具還配兩個奴隸打下手,遞工具刀、端茶遞水送食物。

皮革匠也是一樣。他們到工棚時,皮革都裁好了,剩下的就是讓他們給皮革做造型,嶄平的牛皮得做成剛好鋪在馬背上的拱形,再有就是縫制皮革也得他們上手操作。馬鞍那麽多曲線,這裏拱那裏翹,牛皮又硬,要縫上是真需要技術的。

馬鞍內部的麻絮填充物,則從紡線作坊裏出,紡麻、紡織的過程中會產出很多不能紡成線的線頭,這些就剛好可以挪來填充馬鞍。

裴三郎又給工匠們畫了一個餅,告訴他們馬鞍還可以繼續改良,如果他們能夠改良馬鞍,哪怕只是改良一點點,都有賞,賞銅錢。他還給他們定了一個贖身的金額,允許他們只要攢夠錢給他們放良藉,讓他們從第九等級的奴隸變成第二等級的良民。雖然他們從良後還是替他幹活,但那就屬於良人工匠了,後世子孫是良民,而不再奴隸。

放良,成為良民,是無數奴隸們做夢都想但又不敢想的事。

奴隸從奴變成能夠跟隨主人的仆人,那都是從奴隸中經過層層挑選出來的。到主人身邊的仆人,只能算是高級奴隸,很多人幹一輩子都是仆,稍有差錯就被打死了。能被放良的仆人,那都是才幹極其出眾,能夠為主人獨當一面辦事,且立下無數功勞又得主人歡心信心的,才能放良。那也看得福分運氣。三公子指給了他們一個掙銅板的法子,又定了一個從良的金額,他們只需要照著這個法子賺到足夠的銅錢,就可以從良了。不敢想的事突然變成了可能,木匠們激動了,木匠旁邊的奴隸們也悄悄地激動了。

裴三郎馬鞍生產線的效率提升起來了,還給成立研發團隊邁出一個小步伐。

天愈發的冷,雪也開始下了。

屋外作業已經進行不下去,地都被凍結實了,旁邊的山林也都裹上了厚厚的雪,樹也砍不成了。

幾十個奴隸連砍帶伐,從樹頭到地上生長的荊棘雜草都沒放過,山都被砍禿一大片,這使得三公子完全不愁炭用。

這個世界的燒炭技術還是挺過關的,燒出來的炭和黑炭和白炭。白炭是木材在炭化後,再在空氣中燃燒片刻進行高溫煉炭,然後用濕沙燜熄制成的木炭。因為在炭化後的燃燒過程中會在外表形成灰白色。這種炭燒的時間長、比黑炭的溫度更高、沒有煙、灰少,比黑炭要硬很多,也不方便散,運輸方便。

他的炭多,豆芽也發起來了,冬天到處都被雪蓋住了,吃了全是冬季以前儲存的食物,沒有不能保存的蔬菜,這裏沒有大白菜,也沒有東北那種挖地窖存大白菜的儲菜方式,是整個冬天都沒蔬菜的。

於是他讓管家把兩頭耕牛弄成牛車,裝上幾大框白炭,把自己種出來的山菌、發出來的豆芽連藤框帶豆芽一起用塞有絮狀物的被子做防風保溫處理,讓管家送去給鎮武侯夫婦。告訴他管家,如果豆芽到府上壞了的話,就把發豆芽的方法告訴鎮武侯夫婦。冬天很長,好幾個月不吃蔬菜,每年爛嘴角。

至於燒炭,雖然是無煙炭,但也怕二氧化碳中毒,他也交待管家讓他們燒炭時注意透氣。這邊冷,房子都是土墻,窗戶開得小,門再封嚴實,燒上炭火,不出事才怪。怎麽也得留個排氣煙道什麽的。

於是,大雪紛飛,路上沒有行人,山裏沒有飛鳥的冬天,鎮武侯府上收到了小兒子送來的新鮮山菌和嫩綠的豆芽。山菌還帶著土,豆芽長在小藤框裏一起被裝在大藤框裏,藤框外再罩著厚被子裹得非常嚴實。

鎮武侯夫婦和世子夫婦圍著豆芽和山菌都看傻了。

鎮武侯和世子眼神交流:三郎怕不是星宿,而是春神下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