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2頁)

貴公子?裴三郎無力吐槽。

《祭樂》學完就是學《禮法》,也就是禮與法,這個世界的禮與法是捆綁在一起的,三六九等制度極其森嚴。王公貴族為上等人,士人、工匠、商人為中等人,地主、平民、奴役為下等人。

皇帝是所有人的天,在階層之上。

第一等級,是天家子嗣,皇帝的直系子嗣,稱皇族。

第二等級,皇帝那些封有王爵或公爵位的親戚,稱王公。

第三等級,則是因功封侯的那些,侯爵是世襲的,但無論生多少個兒子,都是按照嫡長制執行,只有一個兒子能襲爵,其他的兒子只能謀官,稱為士。

皇族、王公、勛侯,為上等人,除非是以下犯上之外,殺人不犯法,打死人不賠錢。

裴三郎作為嫡三子,是沒有資格襲爵的,甚至連一個蔭官的位置都讓比他早出生的二哥給占了,他只能走捐官的路線,也就是說花重金買官,入士。如果不能入士,就只能淪為匠人,例如成為披甲人,也就是投軍,或者被人聘去授課,就像他的文武課老師一樣。如果文不成、武不就爹媽還不給錢財土地的話直接掉到平民階層,要是犯罪或者是被人擄走了,那就淪為最下等的奴仆了。

這個大鳳朝的官職是明碼標價的,給的錢越多,能買的官越大,越往上的官職越貴,如果長得不合皇帝眼緣的,他還能當場提價以及拒售。

科舉制度什麽的,沒有!

文字是只有貴族才能學的,能懂文字,能跳祭祀舞,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至於最底層的奴仆,就是個人私產,沒有感情的工具人,跟牛馬差不多的待遇。

他投胎到鎮武侯家的嫡三子真就是老天長眼了,要不然估計只能刪號不玩了。

禮還好說,就是禮儀、祭祀,法真是集各種酷刑之大成,但是,如果有錢,除了十不赦,其它的都能花錢贖。

如果他哪天惹到他親大哥,他親大哥親手把他滅了,殺害手足兼殺害侯爺子嗣是兩大重罪,但因為他是侯世子又是兄長,身份地位比他高,受到的處罰就是打十板子罰一百斤金子,如果交不起金子,就挨板子。如果是他大哥讓奴隸把他幹掉,奴隸頂罪就好。因為忠奴護主,罪不及其主。

這是怎樣的一個世道!

裴三郎從禮法課了解到這些後,玩命地讀書和練武。

知識改變命運到哪都適用。

除了一點點財產沒有任何爵位和官職可繼承的他,如果自己還不努力,真就是階層等級掉起來能夠直接掉到最底層的。難怪他之前不讀書鎮武侯直接上家法往死裏打,這要是讀不出來,他掉到去當平民或奴隸,鎮武侯的臉往哪擱,還不如讓他沒有出現過。

他的文化課上到七歲,把《君天說》《祭樂》、《禮法》學完,就沒有了。鎮武侯家是武將勛貴之家,但是連兵法兵書都沒聽說過。兩軍作戰,武器多不多,拼披甲人強不強壯,戰奴多不多,雙方互砍。披甲人是指穿皮制甲衣拿銅制武器的人,相當於武官,戰奴則是一身麻衣,使用弓箭或木頭竹子削尖的長矛作為作戰武器,最先沖鋒陷陣的就是他們。至於馬,那是相當金貴的物品,能夠用得起的都是上等人。

七歲的裴三郎也披上了甲衣,在校場學習各種武器,他要都學會後,再挑一門自己稱手的練專精。

他披上甲衣後,鎮武侯給了他二百戰奴、一百畝地和一座小莊園,這就是他分到的家產。

二百戰奴,都是從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的青少年,全都是粗麻制成的衣服,沒有鞋子,光著腳板,拿的武器是木頭削尖頂端的長茅。他可以在府裏住到十二歲。他的戰奴會暫時安置在校場的戰奴營中,等到他年滿十二歲就要帶著戰奴搬到自己的莊園自力更生。

十二歲,小學畢業,就要養活自己和戰奴。

雖然他有一百畝地,但是一畝地每年出產二百至三百斤糧食。按照折中算,一畝地產二百五十斤糧,每個人平均分得一年一百二十五斤,這裏面還得包括衣服住宿武器等開銷。這還不包括他自己,以及他的四個健仆、四個丫環和八個小廝。

生活現狀豈止殘忍。

裴三郎決定先去看看自己的地,那是將來安家立業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