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內戰之始(第2/2頁)

若動了的肖曉,北方哪怕只是擺出出兵的姿態,朝廷也勢必要盡出大軍於江岸防備,如此一來,內部空虛,南方剛剛有所好轉的局面便要功虧一簣,只能等江州局勢穩定,朝廷能騰出一只手來,才能處理掉荊州這女子。

且先任她囂張片刻。

好在如今吳興沈家財力雄厚,否則光是軍費用度,就能是個麻煩……

但沈氏之富,全因北方!

對此,王敦甚至有些憤慨,天既生他們王氏兒郎,又何必把那女人生出來?

-

就有王敦一心一意關注江州和荊州的時候,南方也有人和他一樣的焦慮。

江州,這是晉武帝在統一東吳後新建的州治。

原本,以長江南邊的支流贛江為界,東邊是揚州,西邊是荊州,但晉武帝繼承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後,沒有競爭,官員們沉迷繁育享受,士族人口越加膨大,朝廷原本的官位滿足不了他們的生產力了。

晉武帝為了拉攏這些人,於是便開始增加官位,他把朝廷中樞的官位增加了三倍,比如等同“丞相”這種職位平時只有三個,稱為的三公,後來被他弄成了九公,又把天下的州從東漢末年的十三州拆成了二十州——下邊郡縣倒沒怎麽辦,因為州以下的職位是要幹實事的“濁官”,士家大族們是看不上的。

其中,荊州的東邊和揚州的西邊一部分被拆了出來,成了江州。

江州的刺史華軼不在他的首府城裏,而在靠近荊州的一處蠻人山寨中長噓段嘆。

旁邊的一處曬谷場上,很多穿著不一,打扮各異的蠻人正坐得端正,聽著一個溫柔聲音的講解。

“……北方若治江州,可以有兩個選擇,接受接受征訂和稅賦的,我們會有交易和商品上有扶助,比如你們現在的錢,鹽可以多買三倍,鐵器可以多買五倍。”

有蠻人舉手。

“這位峒主,您有什麽問題?”

“那你們圖什麽?這些比交稅還多,不會是騙我們的嗎?”

“交稅代表的是資格,而不是獲利,若說獲利,穩定就是我們最大的利益,如果山民與農人不起幹戈,朝廷也不用派兵,就雙方都會有好處,如果起了幹戈,一場征戰,就是百倍於稅的損失了。”

“若是你們說話不算呢?”

“承諾是雙方的,再差總不會比到處占山圈田的士族差吧?”

“好像說得有理……”

……

蠻人又繼續聽,這位靜姑娘聲音好聽,講又好懂,這些天的交易也真的是讓峒民們很滿意,北方那些人已經嚴重幹擾了他們這些山蠻的生活,不但擡高鹽價,還四處抓他們的人當仆叢,他們已經盡力往山裏躲了,結果那些人簡直跟狗一樣。

他們也曾經襲擊晉人報復,但後果就是這些世家仆叢們抓的更歡了——那勁頭,好像他們都是財產一樣。

其實這裏邊也有北方原因,自從北方富庶之名傳盡揚州後,許多被東晉壓迫剝削的人沒像以前那樣成為世家大族的隱戶,而是悄悄想辦法去了北方討生活,如此一來,南方的勞動力缺口越大,許多士族的田地甚至出現了無人可種的情況,很多人便購買山蠻奴隸。

這樣一來,山蠻奴隸的價格便高了起來。

有需求就有供應,不少士家大族嘗到了甜頭,甚至有了專業的捕奴軍隊,平定山蠻還可以向朝廷表功,同時有賺……

如此一來,周圍的山蠻便倒了大黴,他們多是部族居落,雖然熟悉地形,但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更不用說狡猾的晉人還會利用不同部落的沖突相互陷害,玩些戰術。

孟*靜深*嵐當然知道這事,所以才來拉攏這些蠻人,她治下廣州也有不少這種事,只是如今她也沒辦法禁絕。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她的放歸過不少山蠻奴隸,所以名聲還算不錯。

如今情況很和諧,這些山蠻人都願意幫她將勢力擴展到江州。

至於那個江州刺史華軼——她們來晚了,這老頭已經失勢,差一點就被王敦的追兵殺了,好在孟姑娘如今也稱得上熟讀歷史書,在關鍵時候救了他,讓他沒像歷史那樣和全家人一起被殺。

他在江州名聲不錯,可以當個旗幟用用。

孟姑娘打著算盤,思考著可以順便把荊州的蠻人也用上,她撒的醫生種子可以收割第一波了。

給蠻人首領們洗完一次腦殼後,孟靜深姑娘準備和華老頭好好談談合作的事情。

就在這時,有玩家悄悄過來,給她耳語。

“老大,剛剛收到消息,你的糧食被肖妃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