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挑三撿四(第3/4頁)

他們為此擔憂,並向蒼秀兒提出了意見。

……

而對工業人口多了,農業人口不足這一點,蒼秀兒也早就有了準備,華北的這個地方,可不像上黨那樣崎嶇難行,這種,就完全有了大規模聯合收割的潛力。

工具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也是文明和蒙昧最大的區別。

所以,她在渤海郡小規模推廣了農具租賃。

從可以一次播種三壟的耬車,到一牛就可以操作的曲犁,並且改進收割器具,當然,城市裏的肥料也是都要運出去賣的。

這些當然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一般人不敢租,怕弄壞,還有悄悄仿做,偷竊的,以及牛馬的養育,都是很麻煩又細致的事情。

但這都是一時的困難,新的事物是需要時間接受的,對於基層人員,需要的是耐心,這時,渤海郡的各大世家就開始發揮了正面的作用。

就算她不喜歡士族,但從沒想過趕盡殺絕。

玩家不夠的情況下,做為知識份子的他們世代耕耘,有很大的話語權,當他們推廣起來時,這些千百年的經驗構造而成的器具就開始以一種不可收拾的速度入侵原本的耕作體系。

一牛拉地,一天可耕一畝,抵得過五個壯勞力。

一次播種三壟的耬車,抵得過好幾個健壯的農婦。

或許一兩個自耕農會舍不得錢,但人都是有攀比性的,當你辛苦地田裏揮漢如雨,隔壁田裏別人卻早早地幹完地裏的活,悠哉遊哉地回家了,那心裏想得通?

更不用說節約下來的時間,足夠他們去做點小工、修理房頂,或者再多耕一塊地,挖一口水池……

他們有文化,有知識,只要別去沉迷清談嗑藥,就還是不錯的使用對像。

所以這一點,玩家和雲玩家們曾經在官網上發一起一番聲勢好大的爭論。

最後的討論結果是,雖然晉朝的鍋他們要背大半,但究其根底,還在於晉朝的那些廢物皇帝宗室。

人性都是弱點的,好的制度能克制弱點,讓人變得更好;壞的制度,能把好人放縱成壞人,晉朝的制度,無疑就是後者。

她非常贊同這種說法。

在她看來,晉朝的局勢不是一天之內,也不是一年兩年爛下去的,而是從晉朝立朝時,就開始爛下去的。

司馬氏得位不正的結果就直接是需要懷柔拉攏世家大族,給士族權力,士族自然也更希望王權勢微,從而獲取更大的權力。

沒有競爭對手,加上皇帝帶頭、甚至支持貴族享樂主義。

於是士族們紛紛以幹實事為恥,以清談務虛為榮,當官需要做的事情都推給手下,把官品分成了“清官”和“濁官”,這可不是說的清廉和貪腐的區別,而是做不做事的區別。

比如太學的校長,這種既有名聲,又有地位,事情還少且能誇誇其談的官,就是清官。

比如某某軍校尉,這種既要做事,又操練士卒、和庶人打交道的,就會降低自己的身價,就是濁官。

後來東晉時,王羲之的五兒子當上了部隊參軍,就是個濁官,於是他根本班都不去上,上司問他“你是什麽官?”

他答說“好像是馬官”,上司又問“管多少馬?”,答說“我都不知道馬,怎麽知道數?”,上司又問“馬有死的嗎?”,回答說“不知活多少,焉知死多少?”

這件事情還記載到《世說新語》這種記載魏晉名流二代們的朋友圈大全裏,成為人家生性高傲,放誕不羈的注解……

她每次讀到這些歷史時,覺得自己要是他的上司,肯定二話不說把他打一頓然後按到的馬槽裏,讓他知道知道馬。

所以,晉朝沒人會去救的,一個玩家都沒有,雖然雲玩家們還有一些在網上推崇魏晉風流,說起當時的文化交融民族融合,聊起那時思想的萌發,認為這為後來唐朝的文化爆發,孕育出了盛唐雲雲。

但在她看來,他們既然都來這裏,要是還按歷史走,那簡直是愧對列祖列宗,再說了,盛唐的榮耀靠的是民族苟過去最難一波後的自然發展,真要靠這些嗑藥黨來孕育,南北朝三百年,他們孕育出什麽來了?

因此,在估計了東海王死去的消息後,她立刻就給上黨的女神去了信。

她那可可愛愛的女神對她的計劃大力支持,回信半個月就到了不說,隨信一同,打包來的,還有數千上黨騎兵,和一名看著就很精神的小哥哥。

-

如今的上黨騎兵已經不只是鮮卑騎兵了,還有很多胡人、上黨本地人,各占三分之一。

他們大多是上黨的每年一次的“冠軍大會”中挑選出來的建兒,也願意參軍。

蒼秀兒漫步在上黨騎兵臨時駐紮的營地裏,這裏還有上萬名以冀州軍為名挑選的渤海本地男丁,都是已經有過一點訓練經驗的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