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第2/5頁)

難道劉文吉格外希望大魏贏了這場仗?

韋樹蹙眉,覺得這不像是他認識的劉文吉。當然,他和劉文吉總共只說過幾次話,還是在他十四五歲的時候。時間過了這麽久,劉文吉變了這麽多,韋樹已經完全不認識這個人了。

但是有一個人會比他了解劉文吉。

韋樹決定回去給言尚寫信,告知劉文吉的異常,請教言尚是否能看出什麽。

-----

這一日的廷議,以兵部尚書憤而請辭為結果。劉文吉眼睛眨也不眨,就把和自己關系極好的趙家當權者趙公推上了兵部尚書的位置。士人們無法,他們總不能看著大魏求和。

可是打敗仗的是士人團,大內宦劉文吉死咬不放,必須有人為此負責。

看一眼那個唯劉文吉馬首是瞻的趙公,劉相公懶得多看一眼,拂袖而走。

出殿後,平復了些心情,劉相公問身後一內宦:“陛下這兩日在做什麽?”

內宦低著頭:“陛下為戰事憂慮,去皇陵祭拜諸位先祖,回來後,又連日閉殿,吃齋為我大魏祈福。”

劉相公當即冷笑——連廷議都不參加的陛下,說自己在吃齋念佛給大魏祈福,誰信?

但是劉相公心煩地揮揮手,想只要皇帝乖乖呆在宮裏、不亂折騰,愛怎樣就怎樣吧。

劉相公下丹墀時,忽想起一事,他回頭想問兵部尚書,但是回首間,官員們三三兩兩,遍是莊嚴的官服,紫袍朱服,氣勢赫赫。劉相公卻想起來兵部尚書剛剛請辭,已經不在這群官員的行列中了。

立在丹墀上,明明遍地是人,劉相公卻一時感到空茫,覺得身邊空無一人。

一官員關心問:“相公這是哪裏不適?”

劉相公回神:“年紀大了,走神了。”

官員當作沒看大奧劉相公一瞬間露出疲態的眼睛,只說:“相公保重身體,我等都靠您呢。”

劉相公頷首,他問正好過來的兵部右侍郎:“方才你們尚書沒有說,打了幾次勝仗的人到底是誰。他吞吞吐吐,到底是何緣故?”

右侍郎小心地回頭看一眼背後金鑾殿,小聲:“沒有其它緣故,是因為那位身有謀反之罪,陛下在看著呢,我等不好提拔——是楊三郎楊嗣。”

劉相公沉默,一時間明白了緣故——陛下心眼小,恐看到舊日隨太子一起謀反的人被脫罪,會不舒服。

劉相公嘆口氣,打算回去給言尚寫信,把楊三郎這件事,交給言尚去辦。

他下台階的步履蹣跚,背越彎越佝僂。他也許真的是年紀大了,最近常失眠,常會覺得累……他想等這場戰爭結束,該是他辭官的時候了。只是到時候,需要將言素臣調回長安來。

他的幾位學生中,還是言素臣最讓他放心。並非其他學生的政治手段輸於言尚,而是言尚深陷政局、卻能守住他自己的那般難得。到時候他的學生們、劉家等世家一道支持言尚,言尚將內宦壓下去,劉相公就能放心離開了。

他年紀大了,也該享享清福了。

待他辭官,他就離開長安,去找他最喜歡的小孫女、孫女婿一起住。前年小孫女給添了重孫子,他都未曾見過呢……想到自己一手教出來的劉若竹,劉相公目中也浮起溫和色。

同時還有許多憂慮。

因他的孫女婿如今在河西任職,劉若竹隨她夫君一起在那裏。如今河西戰事緊張,私人書信都為軍情讓路……劉相公許久沒聯絡上自己的孫女。

他很擔心他們。

可他是大魏宰相。皇帝無能,宰相當政——他不能把私人情感淩駕於國事之上。

只在夜深人靜時,祈禱孫女一家平安渡過難關。

-----

河西四郡是河西最重要的四個關卡。戰事一開始,整個隴右都進入了戰爭時期。隴右因常年與外國相鄰,歷來軍官話語權便高。當南蠻進攻隴右時,隴右所有的文官團體都為武官讓路。

武官打仗,文官轉移百姓,這已經是隴右發展這麽多年後、雙方配合得極為熟練的合作。

劉若竹的夫君,林道便是這樣一個文官。

當他所管轄的地段被戰火吞並時,他便與其他官員一道將百姓們向關內轉。百姓們不願離開故土,舍不得家中房糧,這都需要官員強硬驅趕。在林道這裏,他和劉若竹剛發現情況不對時,就已經讓家中姆媽和侍從們帶著幼子往關內逃。

劉若竹沒法走。

因為比起尋常百姓,她還要保存那些好不容易收集多年、從各國搶救下來的珍貴書籍文物。

那些書帖典籍,是千百年遺留下來的瑰寶。若被戰火所吞,一切都沒了。劉若竹和林道在河西收集多年,才保存下來的典籍,夫妻二人如何舍得拋棄?

是以,他們只能帶著家中那些藏下來的兩車書一起逃亡。中途遇上百姓,夫妻二人順道救援百姓。此一路雖然偶爾遇上戰火,會丟失一些書籍,但比起全然丟棄,已然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