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2/4頁)

他心中煩躁,湧上一陣陣厭惡感。他想他不喜歡這種嬌滴滴的矯情女郎,可是他想大約對方是個女英豪一般颯爽人物,他會覺得對方是兄弟,也不見得喜歡。所以隨便對方是誰吧,他都很難調動自己的情緒。

因為心懷憤怒,因為到底不甘。他知道所有人都沒錯,可是他身處這種支離破碎的日常瑣碎中,就總是不由自主地回憶起那個讓他心中如流清泉的少女。

楊嗣腦中警鐘高鳴,讓自己打住,不要想了。

但是這一次不一樣。楊嗣在府上見到節度使時,沒遇上他那個未婚妻。

節度使在拆一封信,告訴楊嗣:“年關將近,長安諸邊出現了從冀州逃過去的流民。冀州那邊已經在處理,太子讓我們與冀州相互照應。冀州那邊封鎖州縣,安頓流民。我這邊直接去長安旁,配合當地官員一起將流民先安頓在太原府、萬年縣。剩下安撫流民的事務,等年關後再說。”

楊嗣皺了下眉。

節度使這般說的時候,他心裏瞬間勾勒了一下地圖,覺得這地圖不對。長安的事情,怎麽能讓幽州幫忙?幽州這邊軍隊裝備自然好,但這是邊軍為了應對邊關進犯。去安撫流民?豈能大材小用。

但是楊嗣又想到這是太子能調動的軍隊,便沉默地聽了下去。太子手中能調用的兵馬不如秦王多,能用到幽州兵馬,已經很不錯了。

節度使說:“這樣,我領三萬兵去辦此事。你留在幽州,守住邊關。那些蠻夷也知道我大魏看重年底這些時候,你可不要給他們尋到進犯機會。”

楊嗣心裏微訝。

他說:“太子讓節度使去?”

節度使:“對。”

楊嗣:“沒提到我?”

節度使確認:“沒有。”

楊嗣唇角微沉,道:“這封信不對。”

節度使不悅:“這是太子的親筆信,有東宮的印章,我再三確認,豈能有假。”

楊嗣站得筆挺,淡漠道:“節度使在幽州十余年,和周圍亂民為鄰居,對他們十分熟悉。年關如此重要關頭,應該是節度使這樣熟悉幽州的人留守此地。而我熟悉萬年縣,熟悉關內地形……理應由我帶兵入關,而不是節度使。”

他這般一說,節度使便也覺得奇怪了。

楊嗣:“恐長安有變。請府君按兵不動,留守幽州;我替府君帶兵走一趟萬年縣,安撫流民。我親自寫書與殿下說與此事,他不會怪我的。”

想到自己這個女婿和太子的關系,節度使猶疑一下,答應下來。

楊嗣回去自己的府宅,本打算寫信,卻又停筆。他雖不是言尚那般聰敏過人的人,但他多年軍旅養成的敏銳直覺告訴他,一定有什麽變化。他不信太子比起信任他,更信任幽州節度使。

楊嗣打算親自回長安一趟。

-----

十二月底,出使周邊諸國長達四年的大魏出使團回來了大魏。

百姓們夾道歡迎,長安官場也為之歡喜,中樞專門設宴款待這些漂泊了四年的人。當年出關時百來人,都是朝廷挑選出的棟梁之才,而今歸來時,只堪堪剩下數十人,讓人唏噓。

他們不光帶回來了周圍完整的地圖,帶回來了各小國想重新依附大魏的消息,他們還帶回來了有關南蠻的情報——

南蠻這個敵人太過龐大,一直虎視眈眈盯著大魏。在烏蠻王蒙在石回去南蠻後,大魏只知道南蠻一直在內戰,而使臣團帶回來的消息告訴大魏:只待南蠻收服最後一部,整個南蠻便會統一。

當日從大魏離開的烏蠻王,如今是南蠻王的股肱之臣,隨南蠻王南征北戰。

這些事情都由正使帶領副使韋七郎韋樹向中樞匯報,正使有心栽培韋七郎,韋七郎的功勞他一件也沒貪。如此一來,中樞將目光放在了韋樹身上,陡然發現:當年那個年僅十四歲就中了狀元的少年郎韋巨源,如今已是弱冠青年。

那浮屠塔上清雪一般的青年,風光郁美,光華灼灼,已跳出韋家為他所圈的牢籠,非昔日可比。

當韋樹在朝上為中樞所關注的時候,趙靈妃站在自家府邸門前,心懷迷茫地仰頭看著自家府門上方的牌匾。一個“趙”字,讓她感懷萬千,又近鄉情怯,久久不敢擡步。

她在門前怔立很久,忽然府門打開,她父親正邁步出府,與她四目相對。

趙公盯著她,威嚴的面孔陡得一顫,趙公聲音發抖:“五、五娘?”

趙靈妃目中清波閃動,在關外時大家都叫她“靈妃”,沒人記得她是趙五娘。而重回長安,刻在她骨子裏的趙五娘回來,她發覺,自己好像並沒有那般厭惡這個稱呼……

趙靈妃顫聲:“阿父……”

趙公跨前一步:“五娘,真的是你?你回來了?你、你、你……還不來讓阿父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