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儒雅書生

烏篷船是屬於江南水鄉獨特的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可坐可臥,耳聽潺潺流水,眼看古城景色,舒適淡雅。

出現在國民們眼前的一只只烏篷船,大小各異,工藝制作得很精細,似乎散發著竹子的清香,和一點點天然煙煤的味道。

當然,人們已經注意不到這個了。

他們可能被船上氣質儒雅的中年書生吸引,可能被坐在船頭彈琴出塵脫俗的姑娘吸引,可能被眉目如畫的瀟灑公子吸引……

而這些突兀出現在水街上的人,他們的漢服可能不如電視劇裏那麽仙氣飄飄,色彩也沒有那麽明亮,有的還帶有不可忽視的補丁,他們的外貌可能沒有銀幕裏的精致和白皙,甚至不少年紀有些大了,臉上還蓄有華白的胡子……

但他們本身給人一種和古老烏篷船一樣的感覺,甚至反而讓自己一家人有點突兀,至少沒有任何一個年輕人突然叫出‘cosplay’類似的話。

過了一會兒,有人才開始思考:“……他們是誰?為什麽在這裏?”

再把烏篷船細看一番。

烏篷船艙基本上都有半打開,外艙擋著一扇栩栩如生的屏風,或為古城山水圖,或為梅、蘭、竹、菊四君子圖,或為民風淳樸圖,且在圖上都有文人墨客親自為主題著的詩詞。

細心的人已經嚇懵。

有人立刻聯想到清明節。

也有少部分屬於粗枝大葉的家庭,他們可能會聯想到古鎮上白日出現的劇組或某某藝術學生。

笛聲或蕭聲或琴聲已經停止,船上立著的中年書生很有禮貌地行了一禮,問道:“在下龔璱人,仁和本地人士,剛返鄉不久,暫時無可去處,不知可否借住一宿?”

被問的李姓一家四口面面相覷。

現在江南古鎮的旅遊業已經進行得很完善,有一套體系,雖然他們古鎮不算有名,但每年還是能夠接待來自全國各地不少遊客。

從超市到旅遊紀念品到餐館到租界船,衣食住行,什麽不缺。

古鎮雖小,五臟俱全。

開民宿的有好多家,而他們家恰恰是不開民宿的當地居民,世世代代住在這裏很多年了。

李媽媽:“這話怎麽文縐縐的,鎮上民宿距離這裏不遠啊!”

高中生大兒子:“龔璱人這個名字有點耳熟……讓我想一想。

還沒有進幼兒園小班的女孩,則歪著小腦袋與中年書生對視兩眼,繼續啃手裏的蛋糕。

他們一家都屬於比較善良的人,李爸爸最後還是請這個一身棉衣古裝、頭發很長的中年男人上台階進來,正要問他行李問題

所有人中最細心的李媽媽又瞄了兩眼船尾,臉色刷一白了:“龔先生你這船怎麽怎麽——”

李爸爸翻個白眼:“怎麽什麽?”

李媽媽閉眼一狠心,說出來:“沒有人劃槳,沒有人彈古琴,可能根本沒有第二個人,老頭子,你再想一想今天是什麽日子!”

一家三口:“!”

小女孩什麽不懂得繼續啃蛋糕,還對他們家的新客人揮一揮小肉爪。

她笑眼彎彎,露出不太整齊的小米牙,講話不是很清楚:“你好。”

此刻,龔璱人已經一手他的古琴,一手拎著他的杉木古匣,從烏篷船上下來,一步步踏上青石台階,似乎跟尋常人沒有什麽倆樣。

他也對小女孩回了一禮。

已經僵硬到不行的大人們:“……”

李爸爸李媽媽是完全防備的,可他們又怕惹怒這個不知道是人還是什麽的書生,可他們的小女兒似乎非常喜歡他,成為一個家裏和他打交道最多的人。

在經過各種防備無用以後,尤其是那些去廟裏求的符,李媽媽試圖偷偷打110報警,同時李爸爸暫時穩住這個暫時安全的局面。

書生甚至當著他們的面,送上三本書,《詩經》、《經史》、《大學》。

“第一本《詩經》是我娘給我的,第二本是小生八歲時的啟蒙書籍……”

聽懵的大人們:“……”

李媽媽心裏再怕,還是代替孩子去拿書,手上的動作顫抖得不行。

整個過程,除去在龔璱人進入房間內溫度下降以外,他表現得都彬彬有禮。

但還是怕啊!

高中生大兒子終於給力了一回,叫了一聲:“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李爸爸&李媽媽:“……什麽鬼?”

“龔先生,這首《己亥雜詩》不會是你寫的吧?”高中生大兒子咽了咽口水,一邊詢問,一邊查百度百科補知識。

龔璱人微微一笑:“小生不才。”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庵,又號羽琌山民,仁和人,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自幼受母親教育,好讀詩文,從8歲起學習研究《經史》、《大學》。12歲從其姥爺段玉裁學《說文》,13歲,作《知覺辨》;15歲,詩集編年……”高中生大兒子把眼前求生的漂亮履歷一一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