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三貼膏藥(第2/4頁)

父子倆一進來,季大郎就把點心交給季父,趕緊伸手扶住了母親。

“剛剛在跟哪個說話呢?”

季母生季大郎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邪風,得了風濕症,兩條腿關節腫大,時時疼痛,尤其是到了陰天下雨的時候,連床都起不來。

季父是個采藥人,也會幾個家傳的土方子,可惜那些土方子裏頭沒有能治季母這個老毛病的。

“咱隔壁的那個院子,租出去了……看著是幾個年輕客商。”

季父把點心包放在桌上,小心地打開,看到裏頭是十來個油炸的面果子,聞一聞,還有油香味。

他就先拿起一個來嘗了嘗味道,只覺得這面果子外酥裏綿,有股子甜味可又嘗不出是什麽甜來,“這點心著實不錯,孩他娘,你嘗嘗看……”

季母笑了笑,“飯都做好了,吃完了飯再嘗不遲。”

她說著就要去廚房端飯。

“娘你坐著,我去端……”

季大郎好奇地也往嘴裏塞了一個,就跑去了廚房。

雖然季家發了筆橫財,可在吃喝上頭,還很節儉,晚飯就跟平常一樣,做的是稠粥和小菜。

季母的廚藝本來就平常,身子骨不好更影響了發揮,做出來的飯,味道實在不怎麽樣,不過季家父子吃了多看也就習慣了。

這會兒面果子的味道在嘴裏爆開,季大郎眼睛一亮,三兩口嚼巴著就咽了下去。

“娘,你快嘗一個看看,這個點心怕是開陽縣城都沒有的。”

季母聽他們父子倆都這麽說,就也夾了一個嘗嘗味道,果然確實不錯。

“這鄰居倒是個大方的,明日待我煮些鹵味,你們也回送上一些。”

季母也知道自己的廚藝不行,只他家在山裏,采藥的時候也時常能打到野味,因此季母鍛煉出了做鹵味的本事,這也是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一項了。

季父應了一聲,季大郎卻很好奇。

“他們也是開陽縣的,還是老鄉呢!”

“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麽生意?”

季父想了想,“如今縣城裏做買賣的比從前多了,都是借著三殿下要修皇子府的東風呢,大都是些石材,木料,生漆,顏料這些,不過我看他們總共才三個人,年紀也輕,估計也做不了什麽大買賣吧?”

他們在議論著隔壁的鄰居,鄰居們也在談起這對父子。

“在這兒還碰到了開陽縣的老鄉啊,看他們也不像是有錢的樣子,居然還能有這個實力跨縣給家人瞧病。”

崔小強其實並沒多想,就是隨意地感嘆了句。

古代的貧民,尤其是邊遠山區的貧民百姓,醫療條件可以說等於沒有。

而且最先被放棄的就是婦人和女孩兒。

這兩父子這番舉動就已經強過了許多人家。

司娓娓點點頭,“看他們也不像是逃過荒的樣子,可見父子倆都是有點本事的。”

逃過荒的人,那都是面黃肌瘦皮包骨,養幾個月都未必能補回來。

但這父子倆呢,都不像是餓過肚子的,偏偏膚色被曬得黝黑,面相看著精明卻不兇橫……倒讓人猜不著這家人原先是做什麽的了。

楊添才也接話,“反正只要是正常良民就好。”

崔小強一邊歸置行李,一邊笑,“咱們一咱過來,看著居住環境還是不錯的。那個劉典吏介紹的牙人還挺靠譜的。”

之前他們要來應祥縣,王大軍就去縣城裏找熟悉的人打聽了一番。

尤其是劉典吏,在縣衙裏管戶籍,就寫了封信,給他介紹了應祥縣相熟的梁牙人。

古代牙人相當於現代中介,牽線買賣租賃保媒招工什麽的。

劉典吏介紹的這位梁牙人,五十來歲,他們家在應祥縣算是祖傳做這一行的,因此口碑還不錯。

一看書信是熟人介紹的,就對司娓娓他們仨很是熱情,根據他們報的租金,一下子就給推薦到這邊來了。

他們一共三個人,住的地方用不著太大,但又得是獨門獨院,租金適中,可不就這個被隔開的院子最合適?

三人略歸置一番,從街上鋪子裏買了肉餅,打了一大盆的丸子湯,就當成晚飯了。

一覺起來,崔小強自告奮勇去買早餐,拎回來了熱氣騰騰的饅頭和腸子湯。

應祥縣這邊雖然跟開陽縣緊鄰,但說話的口音略有不同,飲食習慣也不大一樣。

挨著住戶區開的小飯鋪和小食攤上,都是各種各樣的湯,佐著酥餅和饅頭,能當早飯,也能當午飯和晚飯。

吃過早飯,三人就準備開工。

他們到應祥縣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撿個漏,弄個小鐵礦。

三皇子為什麽突然請六縣之地為封地?

又為什麽把皇子府設在應祥縣?

還不是把王家幹掉之後,吃得很飽,而且看中了應祥縣的資源。

據得來的消息,王家就霸著兩個大鐵礦,其中一個還沒工夫開采,另一個開采了幾十年,給王家積累下了幾輩子花不完的財富……現在是落到了三皇子的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