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3/3頁)

秦九安辦事簡單粗暴得很,其實一向不得梁遇賞識。原先還有個駱承良,如今駱太監給派出去挖礦了,少監裏頭就數楊愚魯和曾鯨更得重用些。

楊愚魯說話不得罪人,笑道:“秦哥說得很是,但我想著,那些臣工都是官場上歷練多年的油子,眼下就算堵了他們的嘴,將來也是一輩子的話把兒。咱們大鄴皇帝親政,歷來有這樣的規矩,太後代行先帝之職,有太後坐鎮,方才名正言順。皇上這輩兒裏兄弟不少,何必落了這個短處叫人說嘴。”

曾鯨沒有說話,只是轉過頭,向上瞧了一眼。

恰在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略隔了會兒門上執事進來回稟,呵腰道:“老祖宗,東廠傳了奏報進來,翰林院侍讀學士劉進在家妄議朝政,暗諷皇上不敬母後,過河拆橋。”

梁遇擱下手裏的茶盞,笑道:“看吧,事兒說來就來了。一個小小的從五品侍讀,熱炕頭上還和老婆嚼舌頭呢,看來這件事兒不能不慎重。”一面吩咐下去,“既然查明有人詆毀聖譽,還等什麽?命東廠拿人,用不著大肆宣揚,消息走漏起來,比咱們想象的要快。”

執事領命出去傳話了,曾鯨才道:“這朝堂上七個葫蘆八個瓢,表面臣服,心裏未必不在等著瞧親政大典那天的安排。像楊少監說的,萬一有個錯漏,就是一輩子的把柄。”

梁遇頷首,“這事兒咱家心裏有數,橫豎到了這份兒上了,看樣子少不得要請一請真佛。大典籌備事宜不能馬虎,九安多照應些,差事要是辦不好,你就上斡難河砸木樁去吧。”

秦九安一聽,縮著脖子道是,梁遇撫了撫腕上菩提又道:“大節下的,誰都能歇著,唯獨咱們司禮監不能歇。也是正逢主子親政,等熬過了這一截,往後就好了。眼下大家少不得勞累些,我心裏有數,等差事辦下來,回過了萬歲爺,再把俸祿往上調一調,也不能讓大家白辛苦一遭兒。”

眾人紛紛應了,有差事在身的都退出去承辦,留下曾鯨斟酌道:“老祖宗,到時候在禦座邊上設兩道屏風就是了。太後如今上了歲數,且後宮不宜拋頭露面,在屏風後頭說兩句順應天意的話,足了。”

可梁遇卻搖頭,手裏緩緩盤著菩提道:“親政大典不同於一般大典,太後是必要露面的,但憑她現在的心境兒,怕是沒那麽容易答應……等我回過了萬歲爺再作定奪吧,或者去探一探太後口風,要是她想明白了,正主兒出面比什麽都強。到底我也不願意幹那麽些損陰騭的事兒,和女人計較,實在不是大丈夫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