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刺史府的小妖(第4/4頁)

而湖州自從休整街道改造危房之後,街道潔凈許多,再不允許隨地吐痰亂扔雜物等行為,湖州百姓也在刺史大人的引領下,習慣喝熱水吃熟食多洗漱,衛生習慣向來比別處要更好一些,另外,文臻儲備的人工湖此時也派上了用場,牲畜統一在和外界流通的水源飲水,百姓則使用人工湖水。以防染病的牲畜汙染了人類水源。

湖州城的種種舉措,雷厲風行,毫不容情。尤其關閉城門,設置路障,拒絕周邊百姓逃難探親之舉,一度為人詬病。畢竟湖州百姓誰家都有個三親二戚,大多散布在周邊城池,本地發生瘟疫,自然要向周邊逃難,湖州情況最好,都奔往湖州,卻遭遇重軍把門,城門之下,每日都有百姓痛哭嚎啕,咒罵不已,便是湖州百姓自己,都難免心酸不忍,每日刺史府門前哭求不休,久而久之,怨恨咒罵的也不少。但無論百姓如何哀懇,刺史府大門緊閉,文臻絕不松口,哪怕有人告上了朝廷,禦史台彈劾她心性酷厲,見死不救,無同僚之情,無好生之德,她上折請罪,卻依舊不開城門。

之後,在相鄰的定平二州災情最烈,兩州刺史自知罪責深重快要上吊之時,湖州忽然開了城門,湖州派出了集全州之力篩選出的最優秀的大夫,醫護,帶著集全州之力收集的對症的藥物,前往兩州災情最重的地方支援救援,領頭的,是湖州刺史本人。

當文臻帶領著長長的車隊,出現在湖州城門之外,所有的哭嚎,咒罵,彈劾,怨怪,瞬間銷聲匿跡。

人們注視著女刺史親自奔往死亡之地,都默默垂頭。

也是在這次天花疫情中,文臻首推種痘之法。其實這種法子之前便有人提出過,只是無人敢試,還是女刺史帶頭,將病人結的痂研磨成的粉末吸入少量。她發了幾天燒,人們也在忐忑不安鴉雀無聲中渡過了好幾日,堅持跟隨著她的張鉞更是日夜不眠守護,直到某一日清晨刺史燒退,整個定州城的歡呼聲響徹雲天。

兩個月之後,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最終平定二州傷亡不輕。但夾在兩州之間的湖州,卻神奇般的無一死亡,文臻回城之日,百姓夾道歡迎,獻禮無數,看著瘦了一大圈的刺史,湖州父老跪地落淚,無數士子奮筆疾書,一日寫盡錦繡華章,求為刺史書千古風流。消息傳至朝廷,是年末考績依舊上上,爵位再遷一級。並升張鉞為別駕。

文臻從定州回到湖州時,發現那一群收養的孩子中,年紀最小的隨便兒已經稱王。然而他謙虛地自稱只是軍師,讓一個七歲的最大最強壯的孩子做老大,老大每日幫他搶食堂,搶飯,疊被子,打水,洗襪子、寫作業、代抄書……

文臻在湖州近三年,湖州每年上繳賦稅是往年兩倍有余,而因為水利治理有力,收成好,實際賦稅比往年低,百姓生活反而富足了許多。而官員不敢貪腐,吏役兢兢業業,百業興旺發達,城池潔凈有序,軍備周全安然,政令通達順暢,法制嚴明完善,說是人壽年豐,安居樂業並不為過。

因此漸漸便有說法傳來,說是朝中幾位老臣已有告老之意,之後便想召文大人回中樞,地方歷練已經足夠證明了她的能力,接下來便當是入閣了。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百姓們聽了,既為大人歡喜,又心中不舍,畢竟文臻這樣的能吏難遇,再來一位刺史誰知道又是什麽德行?過了幾年好日子,誰還願意回到前幾年的水深火熱裏?只是大人來或者去,終究掌握在朝廷的意旨裏,由不得百姓說什麽。

是年秋冬之交,剛服下第二顆藥,還沒來得及煉化完,預計本該煉化後才能醒來的燕綏,提前睜開了眼睛。並不顧阻攔,當晚便離開了無盡天。

但是燕綏沒能直接回到湖州。

這一年秋天特別短,而冬天又似乎來得特別早,長草尖上的白霜猶自未化,初雪便已濛濛欲降。

文臻坐在堂前,看著面前一溜的小豆丁,今日難得休沐,本想睡個懶覺,結果一大早的,聽說居然打群架了。

刺史府為了保護隨便兒,收養了七八個孤兒,再為了方便孩子們上學,又專門設立了學堂,同樣是大隱隱於市的道理,也是為了讓孩子從小接觸普通環境,和普通百姓家孩子融合在一起,也適應普通百姓家孩子的生活。學堂對外開放,周邊百姓士紳家的孩子也可以送來,只是一直相安無事,今兒怎麽忽然打了起來?

------題外話------

這幾年的時間線,文臻和燕綏的是並行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