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護衛改名的那些事兒(第3/5頁)

雖然聽起來有點古怪,但目前她的身份還算唐羨之的遺孀,唐羨之之前又一直住在宜王府的第一進院子,看起來像獨立的一個院落,勉強也算合理。

文臻聽到旨意心中便想皇帝給這個坑爹兒子擦屁股技能真是熟練啊,也不知道之前給擦過多少次了。

今天來傳旨的是晴明,小太監神色古怪不斷打量她,文臻便親自送他出去,路上悄悄給他塞了張銀票,小太監便告訴她,宜王殿下又被彈劾了。

慈仁宮失火了,發現得早,本不該有大損失,但是當時慈仁宮人太少,救火不力,導致了燒掉了半邊殿頂,陛下大怒,當即就重罰了一批慈仁宮人,將一批人逐到重華殿去伺候齊雲深她們那群黜落的宮妃去了。

慈仁宮被燒壞了,太後自然要移宮,旁邊就是香宮,去香宮住也是順理成章,太後卻不肯住香宮,說到不可那麽多人打擾神佛,容妃素來是得太後青眼的,當即恭請太後暫時移駕她的秀華宮,太後也便同意了。

至於走水的原因,也沒人能說得出。自然也和燕綏文臻沒有幹系,連太後都沒提出要追究兩人。但是也不知是哪個消息靈通的禦史,居然打聽到了太子喜宴上發生的事,以及後來燕綏自請去香宮抄經的事兒,居然上了奏章,彈劾燕綏行事恣肆,不尊太後,於慈仁宮被燒一事難免嫌疑,順便還扯上了之前燕綏拒絕和堯國談判之事,說他不忠國事,愧為皇族,已是弱冠之年卻不思為父為君為國分憂,屍位素餐,實乃國之蠹也。

其實彈劾燕綏的奏章時時都有,這些內容也不過老調重彈,只是和堯國談判這事沒能拿下最重要的利益,言官們自然不肯放過燕綏,不過是借著慈仁宮的事兒找機會發作罷了。

然後唐家和西川易家的聯名彈劾折子也到了,彈劾燕綏在烏海之上,擅自下令季家甲船對無辜唐家樓船攻擊,導致唐家損失慘重,唐羨之下落不明。這也罷了,關鍵那折子上還說,當時船上有許多無辜百姓,都是唐家辦喜事邀請的本地父老同樂,結果喜事釀成慘劇,而燕綏竟然不顧百姓安危,悍然下令攻擊民船,倒行逆施,行徑令人發指。

這彈劾的前半段也罷了,畢竟朝廷和世家的關系也就那麽回事。後半段則引起了軒然大波,禦史台坐不住了,紛紛上書彈劾,其余諸臣不管是哪邊派系,都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時間竟然便是滿朝風雨,齊向宜王了。

文臻這才知道原來還有這一出。當日烏海撞船,她當時也憤怒無比,但是後來她回到岸上,問過當時在場以及後來負責搜救的建州刺史,周刺史告訴她,當時那船撞得角度非常巧妙,幾乎就是沖著那船中船的機關點撞的,而唐家樓船因為機關太多的原因,中間部分設計了空艙,人都無法停留,當時百姓集中在船頭船尾,死亡的大部分是在船中間喜堂附近守衛的唐家護衛,船頭船尾的百姓離斷裂點比較遠,又一直有人救援,除了一個被倒下的桅杆砸死的倒黴蛋,其余最多也就是受驚或者滑倒落水受點傷,傷損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可怕。

那些人落水之後也很快被燕綏托起,被林飛白等人救下,朝廷水軍也在燕綏命令下出手,季家開放船只容納百姓,建州刺史快速反應派船來接,雖然燕綏失蹤了,這些人也得到了很好的安排。

據周刺史說,當時船斷那一霎,很多人滑下甲板是有生命之危的,但是都說被一些像孩子又像水鬼一樣的人救了,事後也沒看見這些人的身影。

文臻懷疑那是燕綏手下的侏儒,明面上的護衛雖然被唐羨之一路消耗,但是他的侏儒一直都在暗處,燕綏敢做這樣的事,未必沒有準備。

當時文臻聽說了這些便放下了心,還和周刺史商量了請他處理完這事就迅速回報朝廷此事的後續,沒想到周刺史的折子還沒到,朝廷已經先被有心人掀起來了。

還有堯國的事,燕綏運氣有點不好,本來不去也就不去了,別人去談也未必談不下來,但誰知道一直態度很合作人也傻白甜的步湛忽然就擺了大家一道呢,任性沒關系,任性出現了後果,那後果自然是燕綏擔。

文臻心中一動,忽然想到了一些之前不敢想的事情。但當務之急,還是需要把這些對燕綏很不利的事情給擺平,聽晴明的口氣,大家對殿下積怨已久,今兒殿下把人弄去種地又得罪了一波,眼瞧著都要撲上來撕咬了。

文臻給晴明又塞了銀票,十分感謝地將他送走,她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燕綏行事過於放縱的惱恨,又有覺得自己牽累了燕綏的歉意和無奈,在冷風中站了半晌,想起自己幾乎沒去過光祿寺,板凳還沒坐熱就要當新司長,還想挖人走,好歹要和原單位領導打個招呼,順便把蔣鑫說的那個侄子聊一聊,便直接和德高望重說了,要去點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