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回京(第2/3頁)

建州刺史曾經詢問燕綏,需不需要再派船在那小島上搜尋,被燕綏拒絕了。

有些事不管是什麽結果,做了都沒有意義。

船行數日,便回了岸上,那處小島離陸地並不算很遠。

到了建州,下船後各分東西,文臻燕綏這次承了建州刺史的人情,燕綏也便默認這位拜於門下,日後自然有他的好處。商醉蟬則準備去雲遊,他終於得了真正的自由,自然不肯放過可以瀟灑的機會。卻被文臻私下偷偷拉住,兩人商議了好半天,最後商醉蟬許諾稍後一步會去天京一趟。

司空昱本來應該轉回天機府,但是司空凡死於海上,他必須回司空家做個交代。

季懷慶並沒有死,在撞船時因為沒有防護,斷了雙腿,由季懷遠護送回季家去了,燕綏已經上書朝廷,建議由季懷遠取代季懷慶的職位,駐紮黑虎海峽。

想來季家那樣現實的世家,自然不會為了一個斷了腿的廢人,放棄季懷遠這樣的新星。

但隨即燕綏便接到了一個不大好的消息。

堯國華昌王世子步湛,不知怎的,忽然結束了他的國子監的學習和與朝廷的談判,直接回到了堯國,並且是連夜出行,潛行到邊境之後,才讓人回報,等到朝廷想追,已經來不及了。

朝廷和步湛的談判,其實到此時也差不多了,約定了華昌王開放自己屬地和東堂接壤的占城與東堂通商,並在華昌王屬地境內靠海的城池修建碼頭,日後可借與東堂出海借道,蓋因為那一處海域通往南洋方向,東堂想要過那條航線出行南洋各國,需要繞過明海,而從華昌王屬地境內則可取直道,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

這一條本來東堂朝廷並沒有放在談判計劃中,畢竟從別國取道出海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但文臻提出來,說南洋有些國家,可能有一年兩熟或者三熟的稻谷,有機會還是去找一找比較好,南洋的作物和、佐料、藥物也頗有可取之處,開海通埠絕對對東堂有好處,皇帝便采納了這個建議。

東堂在這個優惠力度頗大的合作當中所要付出的便是在華昌王將來起事之後予以呼應幫助,前期只需要陳兵在堯國邊界就好了,如果後期戰事存在波折,再商量通過雲雷出兵。

本來談判到這裏也算結束了,但是皇帝聽到風聲說華昌王屬地裏找到了幾處很珍貴的礦藏,祖母綠和鐵礦,前者是洋外十分風行的珍貴寶石,可以和洋外換來大量的資源,後者更不要說了,是一個國家裝備軍隊造福民生的重要礦藏。

但無論這邊的談判隊伍怎麽誘惑,口敞人簡單的步湛在這件事上都非常嘴緊,鴻臚寺的人磨了很久,好容易有點松動了,結果步湛忽然回國了。

燕綏聽見這個消息時,微微皺了皺眉。

本來父皇要把這個撬開步湛嘴的任務交給他的,結果被他悍然拒絕,出海去追文臻了。如今出了這档子事,估計禦史台又要給他送連環十八彈劾了。

彈劾是小事,關鍵此事損失不小。這祖母綠和鐵礦華昌王自己用也就罷了,畢竟他們一個藩王屬地,能力有限,又要準備打仗,目標只是他們堯國,對東堂不會造成影響,但是如果落到有心人手裏……

文臻並不知道這件事,自然也不清楚這件事在其後可能付出的代價,她倒是精神振作了起來——在回京路上,她得知了一個消息,第一批出洋外找種子的人已經回來了,他們帶回來了一種金燦燦的作物,長而飽滿,洋外叫玉米。

紅薯和玉米,兩大王牌,早日培育推廣開來,東堂將再無餓殍!

其時已經深秋,晨起路上一片白霜,這回不走水路走陸路,文臻路過一個小城陵水縣時,發現當地造紙業發達,紙多種多樣,其中有種白色的桐油紙,薄能透光而不透風,當即約定定制了一大批,她打算到了冬天搞一個大棚種植,改善一下東堂百姓冬天只能吃窖藏的幹巴巴的白菜蘿蔔和各種腌菜的現狀。

其實東堂早就有大棚種菜的雛形,是皇家園林造了專門的房子,上面覆蓋了厚紙透光,地下掘火道,日夜以炭火升溫,保持室內溫暖如春,雖冬日也可吃上韭蔥菜菇。但這種法子耗費巨大,很快就被清正諫官上書請求中止,後來又有以火炕、以溫泉、以熱水等各種方法搞出來的溫室來種菜,但不管哪種,都只是達官貴人的專利,成本很高,無法推行。

這幾日日夜趕路,文臻燕綏也沒多少獨處機會,燕綏也一反常態,沒怎麽找文臻,這讓文臻心中微微感激,覺得香菜精果然是有進步了,這是給她時間和空間去沉澱心情。換成以往,他才不管她想什麽呢。

一路奔波,她紛亂的心情漸漸平靜了下來。事情已經發生,後悔痛苦皆無用,終究這是唐羨之自己的選擇,她沒有理由遷怒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