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奇葩叢出的家人(第6/7頁)

一路買過來,沒有被騙,也沒有被宰。

回到家洗菜切菜,有模有樣地剁碎,和肉餡一起放到最大的湯碗裏,發愁——不知道怎麽拌才好,於是兩個人一人一雙筷子開始攪和。攪不動了也不知道加色拉油,就加雞蛋。不知道要加多少鹽,就一小勺一小勺地加,加一次嘗一次,小仁放在舌尖上試一下,再趕快吐掉。

小仁是不會包的,其實我也不大會。他舉著個不銹鋼勺子站在我旁邊,我把餛飩皮攤在手上放到他面前,他就舀一勺餡放進來。包了幾個下來,漸漸也摸出門道了。小仁說我們第一次包了有兩百多個。包好已經到下午了,下了一些當午飯。其實想想第一次包味道肯定不怎麽樣,但是當時吃完只覺得,人間美味。

從那之後,就一發而不可收拾,每個周末都去菜市。菜市場裏很多人都認識我們了。兩個人也越來越有經驗,嘗試各種餡料,不亦樂乎。後來被叔叔嬸嬸接回家,周末小仁還惦記著:“我要去和姐姐包餛飩。”

一直到後來,小仁出國,偶爾回國也不忘:“姐,給我做碗餛飩吧?”

爺爺過世那年,小仁剛升初三。

舉行完葬禮後的一天,他給我打電話:“爺爺不是我親爺爺。”

我不知道他是怎麽知道的,一時不知道怎麽回答他。

“姐,你不會嫌棄我吧?”

十五歲的少年,有的時候敏感起來很敏感。

我說:“爺爺是爺爺,姐姐是姐姐。我們倆名字就差一個字,我怎麽可能不要你呢?”

小仁初中畢業就出去了,那時候問他為什麽選德國。因為大部分他那個年紀的孩子都選擇去英語國家,德國畢竟語言關難過。

十五歲的少年答:“我是軍人的後代,我要選個有軍人氣質的國家。”

小仁那麽小就出國,語言又不通,我是很舍不得的。大哥也覺得不好,不過他的理由是:“從小就是個少爺,自理能力過關嗎?”

我不知道為什麽這兩個人總是不對盤,大約是差了整整十二歲了,實在是太遠了。

我告訴大哥,一個一年級就敢背著書包從姨媽家轉公交來我家,就敢不要大人打理,就敢每天自己坐車去上學並且從來沒抱怨過也沒出過事的男孩子,他的骨子裏是獨立而堅強的。這需要多麽小心謹慎,想想都很心疼。

大哥遺傳了爺爺嚴謹方正的性格,有過之而無不及,嚴於律己,也嚴於律身邊的人。他對我的態度是“女孩子也應當能夠雷厲風行獨當一面”,所以對我總是比較嚴格,甚至會有些苛刻。

高考前的那個寒假,他來輔導我的數學,忘了當時是個什麽題,做錯了,大哥拿筆點著我的草稿紙:“這道題不是前面有過類似的嗎?怎麽同一個類型的你錯兩遍?”

趴在旁邊的小仁一下子就毛了:“你對我姐那麽兇幹嗎!錯兩遍怎麽了?兇什麽兇!”那時候他的個頭剛到大哥下巴。

這兩個人從來就不在一個頻率上,見面就炸,我就負責和稀泥,一和就是二十年。

小仁出國前嚴肅認真地警告大哥:“我不在的時候你不準欺負我姐!”

我抱著發飆的小仁,眼淚就那樣落了下來。

小仁在視頻裏第一次看到顧魏之後,就念念叨叨:“長得帥的男人都不靠譜。”

我笑:“那你呢?”小仁自己長得就比較歐化,眉高目深,東方、西方都很有女人緣。

小仁炸:“他能跟我比嗎?我們這是多少年的感情了!”

他身在國外,不能親自考察顧魏,於是給當時還在Z市工作的大哥打電話:“你什麽時候回X市的時候去看看,我姐談戀愛了。”

大哥:“有什麽好看的,她這個年紀,談戀愛不是很正常的事。”

小仁當時就火了:“林之學,我就知道指望不上你!”

一個月後,大哥來X市開會,開完會第一時間找顧魏喝茶。

放假回來第一次見到顧魏真人的時候,小仁撇嘴:“我姐大好年華的就砸你手上了。”很是一副“大勢已去”的口氣。

回法蘭克福後,他時不時發郵件給我:“那醫生最近聽不聽話?欺負你沒?欺負你你告訴我啊。”

後來顧魏去柏林進修,林之仁專門去看他,被登記處問起二者關系的時候,他說“Brother-in-Law”,但是見到醫生之後,立刻開始威脅:“不要以為天高皇帝遠就沒人盯著你!”

這個小了我四歲的弟弟,我親眼看著他從一點點小長成了一個翩翩少年,現在已經儼然一副男人的模樣了。他去看顧魏的時候,帶過去一大盒東西:“給我姐的。”臨走前警告顧魏,“我們林家就這麽一個女孩,寶貝著呢,你要對她好一點。”

我問顧魏,盒子裏是什麽,顧魏說,是四十三國的明信片,還有郵票,一沓一沓的,碼得整整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