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將軍白發(第2/3頁)

待得諸事真正安排妥當,顧思林已於京郊整頓駐紮。只待得皇帝宣召,便攜軍入城。太子亦是一早前往東宮,是日寅時便起,易服聽詔,承了金輅前往外城的北落門。其時旭日方升,還不算溽熱。只是太子今日代帝親迎,又要預備告廟,穿著的是全副袞冕,羅衣羅裳,中單蔽膝穿得層層累累,又有革帶,玉佩,大綬加在腰上,還戴了一柄配劍,便是走動也嫌累贅。此刻立在城頭,片刻間便汗流浹背,一旁內侍不住為他拭擦額上汗珠,一面等候將軍進城。定權行至雉堞之前,向下望去,只見齊王趙王各俱甲胄,踞於馬上,千余禁軍壓後,百官分立兩側,雖越千人,卻只能聞樹頂蟬噪,林間鳥啼,再無半毫其它響動,當真是堂皇威儀之至。

他立於千萬人之上,卻只覺危欄難倚,高樹多風。皇帝一面裏大力嘉獎顧思林,敕令太子親迎,給足了自己顏面;一面又令親藩在郊迎時統領衛軍,一發將本已紛擾的朝局攪的更是渾沌不堪。眾所周知,本朝親衛軍中號稱上十二衛的金吾左右衛、虎賁左右衛、羽林左右衛、神策衛、天策衛、龍驤衛、鳳翔衛、豹韜衛、飛熊衛雖名由皇帝委任的四位侯、伯、駙馬帶領,其實便屬皇帝本人親統。而府軍前後衛、府軍左右衛、武德衛、武威衛、廣武衛、興武衛、英武衛、神武衛、雄武衛、振武衛、宣武衛、鷹揚衛、驍騎衛、天長衛、懷遠衛、崇仁衛、長河衛、旗手衛、鎮南衛、義勇衛這由京軍衛管轄的二十二衛所中,有七衛的指揮使是李柏舟任職樞部及中書時親自簡拔,與齊王關系頗密。此次郊迎所用的鷹揚、驍騎、天長、懷遠皆不在這七衛當中。若是齊王借機順理成章再掌握了這四衛六千人,則京軍衛近一半都也落入了他的手中。

定權放眼望去,文臣群中可見一片朱紫之色,冕上的白珠九旒在眼前蕩來晃去,根本瞧不清那張張低垂的臉孔。想起張陸正等人轉報他的省部間種種暗湧潮動,眾人揣測紛紜,舉棋不定的情態,此刻也只得暗自嘆息。皇帝最終是肯將這四衛一分為二,使二王共領,總算使他稍舒了口氣,至少今日郊迎後,趙王天長、懷遠二衛的兵符還可及時討還。——儲副不將,是本朝祖制,開國伊始便有朝臣進言,道“儲副之位,止於侍膳問安,不交外事”,又言“輔軍監國,自漢至今多出於權宜。”是故自己手中,除東宮衛數百人,再無可直接調度的軍隊。李柏舟之後的樞部盡入他人掌握,為人作嫁的怨念也再一次不合時宜的湧上心頭。

城上侍者見太子筆直而立,翹首前望,哪裏知道他的紛繁心事,陪笑道:“將軍車駕未至,殿下先坐著歇息片刻吧。”見太子回頭瞪了自己一眼,立刻緘口噤聲。又過了小半個時辰,方有人來通稟道顧將軍已至郭下,定權急令使臣去頒布教旨,令將軍即刻入城。不出片刻,眾人便先瞧得煙塵半天,感知腳下地動。遠遠望見數百軍士,托著數騎前來。兩側的大纛也愈來愈清晰,一列的幾面為特近榮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少保、武德侯顧、一列的幾面為樞部尚書、長州都督,承州副都督、鎮遠大將軍顧。定權見旌旗獵獵,迎風翻飛,漸行漸近,便動身下城。齊趙二王見他下來,忙也下馬,侍立在他身後。此時鼓號齊響,樂聲震天,顧思林已臨城下,下得馬來,單膝下拜向定權道:“臣顧思林參見殿下。”他甲胄在身,按制本不需行跪拜禮,定權忙伸手托了他起來,道:“大司馬請起,將軍勞苦功高,陛下特命我等在此迎候將軍。”顧思林忙又謝過皇帝天恩,方向二王行禮。齊王還禮笑道:“舅舅可折殺我們了。”

定權已有四五年未與國舅謀面,此刻上下打量,只覺他較自己記憶中已老了許多。顧氏一族的容貌本都頗為漂亮,先帝曾有戲言道:“芝蘭玉樹,皆出其庭。”定權的容貌便有六七分像母舅的樣子,是以顧思林將兵,未免清俊有余,威武不足。當時他以帶刀散騎舍人的身份初入地方行伍,人見他面容俊雅,又出身戚族,不過面上礙著他是宰輔之子,寧王郎舅,心內卻多有輕慢,背後給他取了個諢號叫“馬上潘安”。如今雖仍在馬上,卻是安仁已老,眼中面上,頗現風霜。定權心下悲傷,卻不動聲色,向二王下令道:“請將軍策馬入太廟。”二王遂行軍令,將顧思林帶來的軍士安排在城外,自領著四衛簇擁著太子輦駕和將軍車騎進城去了。一幹官員見太子起駕,也紛紛隨後。一時間浩浩湯湯,金鞍錦韉,紫袍玉帶,充塞禦道,兩旁百姓夾道,也只覺得天朝威嚴,國家盛典,振奮不已。

垂拱城門外的獻俘之儀在前日便由有司鋪排妥當,城上設皇帝禦座,城下設大將軍位次,以下文東武西相對而立。此刻待各自更衣後就位,奏樂鳴鞭,鞠躬拜興。奏凱典儀結束後,再行宣露布獻俘式。由刑書杜蘅上奏皇帝,交戰俘於刑官。頃刻後,便有敕旨自垂拱門上下達,命開釋戰俘,賜其中國衣冠,暫由理藩院看顧。同時下達封賞戰將的敕旨,顧思林上報的有功將士無一遺漏,眾人再次舞蹈拜謝如儀。如此繁文縟節,直折騰近暮。眾臣一早出來,隨著在城門馳道,明堂太廟之間輾轉,光衣服就換了幾遭,早餓得口不能言,手腳發軟。待得辰時鼓樂齊鳴,為顧思林慶功的宮宴開始時,坐在朵殿中的三品以下官員便也顧不得禮節,放口大啖有暇,還不忘了偷眼瞧看殿上情形。其時除了齊趙二王仍在外戍守,大殿上的諸臣也皆已齊聚,眾人宴前已更換了常服,因顧思林尚有樞部尚書職,只穿著尋常三品文官的紫袍,因加恩腰束玉帶,下佩玉魚。皇帝此刻見了,指著顧思林向太子笑道:“太子可曾見真正儒將,大司馬便是一個。今日是國宴,也是家宴,你還不快代朕向你舅舅敬杯酒。”定權答應一聲,接過內侍奉上的金杯,捧到顧思林席前,見顧思林早已起身等候,笑勸道:“將軍辛苦,我敬將軍一杯。”顧思林雙手接過酒盞,躬身向皇帝道:“謝陛下。”又道:“謝殿下。”方將卮酒飲盡。眾臣見太子帶頭,便也一盅一盞的起身敬酒,一時間殿上筵席便熱鬧了起來。歌功頌聖,吟詩作賦,響成一團,又是一番君臣和睦,其樂融融的盛世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