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3頁)

她跟老四固然心裏頭有疙瘩,老四和老六以前處的也不怎麽樣,但老四跟小十四的兄弟之情沒摻雜別的,小十四近兩年來也願意聽他四哥的。

有老四看著,十四應當闖不了什麽大禍。

這話沒毛病,在提前知道未來大致走向的情況下,胤禎傻了才會跟未來皇帝作對,再說,四哥那個人做皇帝好不好,他不知道,但是作為兄長,在他這裏是絕對合格的。

胤禎出了永和宮,就安排人收拾東西,打算明天一大早,就帶著聖旨去京郊西南部的豐台大營,可惜他現在還不能出宮,否則的話,應當把這事告知四哥一聲才對。

四貝勒早就已經搬到宮外的貝勒府去了,但阿哥所裏的其他兄弟也還在,從九爺開始一直到小十五,都在阿哥所裏住著呢。

基本上是剛進阿哥所,胤禎就被哥哥們圍住了,至於小十五,現在成了唯一一位還在上書房讀書的阿哥,等小十六也進上書房讀書,那就是明年的事兒了。

也是可憐。

十二哥顯然就是過來湊份子的,站在邊上,既不往前靠,也不說一句話,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性格內向呢,實際上人家只是跟他們這些兄弟們內向。

十哥是最為激動的了,胳膊直接架到他的脖子上,之前去演武場練武都要躲著他的人,現在倒是說起了往日的兄弟情。

這也難怪,十哥愛武不愛文,豐台大營也是十哥想去的地方。

九哥笑的像只狐狸,他的重點明顯不在豐台大營,而是想要問清楚乾清宮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兒。

十三哥要比前頭這些哥哥們都穩重,不光把他解救出來了,還招呼著眾人一塊去他院裏坐坐,有什麽想問的、想說的都不必著急,坐下來慢慢聊。

乾清宮裏的事兒沒必要瞞著,胤禎一五一十的復述了一遍,一丁點兒的水分都沒摻。

十三爺心思復雜,他萬萬沒想到十四弟能率真至此,那可是皇阿瑪,誰敢直接跑到皇阿瑪面前去提要求,更讓人覺得驚訝的還是皇阿瑪的態度,居然就這麽應了。

豐台大營那個地方是苦,但兄弟們哪個是吃不了苦的,皇阿瑪從來都沒有安排過哪個皇阿哥去豐台大營。

讓人心驚的是皇阿瑪對十四弟的信任。

“既是皇阿瑪交代的差事,那你就好好辦,別辜負了皇阿瑪的信任。”十三爺沉聲道。

他是真挺羨慕十四弟的,活得單純率真,如果可以的話,他也不想早早的就站在太子爺身後,誰不想做個純臣,只是現實由不得他做選擇。

十爺的心思比較純粹,他從十四這裏找到了條路子,既然朝堂上沒有多余的位置了,皇阿瑪也不願意把朝中的一些差事交給他,到外邊兒天大地大。

他不奢求能入豐台大營,去其他的駐軍營地也是可以的嘛,他是皇阿瑪的兒子,皇阿瑪信任他肯定更勝於那些普通的將領。

不過像十四弟這樣,直來直去的去乾清宮求皇阿瑪,必然是不可取的,倒不如上道折子,把自己的心意表明給皇阿瑪,至於到底安排去哪個駐地,離京城有多遠,皇阿瑪的安排了,反正他是無所謂。

九爺在意的是皇阿瑪的態度,十四弟在眾兄弟當中有什麽特殊的?

出身不算貴重,但也不低,年歲尚小,但下邊有十五、十六,十四弟並不能算是皇阿瑪真正的幼子。

至於在武學上的才能,不是他刻意要擡高十弟,文武放到一塊做對比,十弟是比不過十四弟的,單把武學拎出來,十四弟就未必能比得了十弟。

十四弟唯一特殊的地方大概在於,從來都沒有選擇派別,不,應當說是還沒來得及選擇派別。

他和十弟站在了八哥身後,就相當於站在了直郡王那一派,三哥和四哥是隱形的太子黨,十三弟更是旗幟鮮明地站在了太子身後。

至於五哥、七哥和十二弟,這三個人雖然沒有戰隊,但在眾兄弟裏著實平庸了些。

跟他一母同胞的五哥,是被太後撫養大的,九歲都沒讀過漢文。

七哥天生有足疾,十二弟性子孤僻、少言少語,時長時常被人忽略。

除了這三位以外,十歲以上的兄弟裏頭,只有十四弟沒站過隊。

皇阿瑪應該也不喜歡,他們這些兒子參與進黨派之爭吧。

自己當初怎麽就一股腦的站到了八哥身後,還拉著十弟一起。

春寒料峭的時節裏,九爺後背上已是密密麻麻的一層汗,他和十弟跟十三弟還是不一樣的,十三弟那是沒得選擇,除非願意跟十二一樣默默無聞。

但他和十弟,一個是宜妃之子,一個是貴妃之子,後邊又站著郭絡羅氏和鈕鈷祿氏兩大家族,沒到非要站隊的程度。

他們跟直郡王又不熟,入上書房讀書的時候,直郡王早就已經入朝參政了,跟他們熟的是八哥。